前年国庆后上班,同事说起她姑姑家的事情,我听了之后,觉得匪夷所思,就把它编成故事。
亲家公蛮横无理,非得要求把婚宴上2.5两母蟹换成3两,否则不同意举办婚礼,几十桌子客人直等到下午一点多才开始吃饭。
这个情节完全真实。
我下笔还算比较仁慈,没有把姑姑姑父写得太苦楚,写他们搞大棚种植,给儿子在城里买了套房,后来女方提出诸多不合理要求,姑姑才一步一步借钱 ,起初是亲戚,后来是高利贷。
事实却是,同事的姑姑在工地一边打工一边捡垃圾卖,姑父身体不好,挣钱有限。姑姑为了给儿子买婚房,借遍了兄弟姊妹亲戚朋友,甚至打听有什么方法偷偷卖(雪)。婚礼现场,因为3两母蟹迟迟买不来,姑姑急得就差跳(娄)。
这个春节过后来上班,同事告诉我,她前后一共借给姑姑的十万,基本打了水漂。因为姑姑的儿子与媳妇卖了市区的住房,双双去了上海,除了把孩子留在家里,其它什么都没有留下,包括房款,一分钱没有。
当初亲戚看姑姑可怜才借钱给她为儿子买房,如今房子没了,钱也没了。
姑姑又气又急,一下子病到在床,连幼小的孙子都照顾不上,又如何挣钱还债?
同事告诉我,她又不忍心逼迫姑姑还债,姑姑也没有能力还债,但这十万元不是小数目,为此老公和她吵了好几回,这个春节都过得不安生。
这现实是不是比故事更残酷?
我想重新编撰这个故事,那么其背后的主题是父母过于溺爱孩子教子无方,还是孩子遇人不淑错误的婚姻害人不浅?
容我再想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