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天赋,但天赋差别迥异,所以,每个人都希望被造物主赐予突出的天赋。事实上,社会大众也是尊敬天才甚至崇拜天才的,哪怕他们那些轰动一时的杰作并非艰苦历练人生的结果。
然而,文学艺术如果主要是天分的产物而非人文历练的结晶,还是有些让欣赏者尴尬的——是不是太机械太生理太形而上了?就像曾经有人研究,梵高的向日葵等杰作只是服用一种叫做洋地黄的致幻药物的产物,这让梵高崇拜者颇感失落。
也正因此,余秀华这位没有读过多少书、尽管残疾但生命历程也并非饱受磨难摔打的语言天才被不少人歧视轻看,除了资本炒作及其生理特殊符号带来的人们的不适,更主要的还是前述因素。
而那些用生命燃烧用讨生活的血泪书写的所谓“打工诗人”、“快递诗人”等社会底层既有突出天赋又饱受社会摔打的诗人们,比如许立志、王计兵等得到了更多读者的由衷敬佩,尽管资本不看好这些它们压榨下的晶莹石子,但他们还是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影响。
中西方传统文论关于生命激情、生活历练的观念永远不过时。
也顺便说一下,文学艺术领域的AI创作永远没有市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