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灯笼鳞次栉比地点缀着城市的容颜,信念的红色,总能轻而易举地除去整整一年的疲惫与沧桑,将节日的气氛点燃。
濛濛烟雨中,大街上依然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在张灯结彩的年货节中。新年临近的日子,仿佛空气也与平日大不相同,处处都洋溢着浓得化不开的祥和幸福。
二十三,过小年。一年的尾声近了,停下忙碌的脚步,给自己一个喜悦安暖的拥抱,放一个随心所欲的寒假,打几圈忘乎所以的麻将……让不敢蹉跎的生命在年终岁末里深情留白。
那些缘来缘去的情愫,在天南海北里守望。爱的牵念,是春暖花开的思量,是山高水长的眷恋,漂洋过海,翻山越岭,漫过茫茫人海,抵达思念的故里。簇簇怒放的腊梅在南方冬日的暖阳里绽放着故乡飘落的雪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新年的味道,就这么无拘无束地穿过岁月的繁荣或荒芜,从记忆深处慢慢地向我们走来……
小时候的腊月二十三,是童年最值得雀跃的日子,那一份开怀和奔放是缘自寒假的开始。终于能够放下书包肆无忌惮地纵情玩耍,完完全全把寒假作业置于脑后,不仅可以专心致志享受当下的自在,而且还有各种好吃的食物敞开肚皮享用。
一大早,母亲就备好发面和馅料,给我们做火烧。 二十三吃火烧,是家乡的传统习俗,传说与三国时“新官上任三把火”有关。听外爷讲故事,说是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诸葛亮初出茅庐,为退曹兵之策在军帐中敏思苦虑,废寝忘食。
一日,军中伙头兵送来一盘面饼,诸葛亮品尝后连连赞赏:“外糯里香啊!是什么饼?”伙头兵随口回答:“火烧儿”,诸葛亮灵机一动,命军兵准备弓箭火把,用计火烧曹操大将军营地,“火烧博望坡”,便荣立首功,从此名扬天下。
于是,“火烧儿”便成了中原风味名吃,与“火烧博望坡”的故事一起广为流传。
母亲把面团搓成长条,再掐成一个个拳头大小的面剂,然后把面剂揉和光滑,擀成薄片长条,上面抹上自制料油、盐、十三香、自制五香粉和葱花,然后捏住一头盘卷在一起压成圆饼,再在饼坯两边刷上油,放在铁锅里用小火炕烙,当两边变成焦黄色时,再取出来放在蒸笼子里蒸,约摸半个钟后,香气扑鼻,两面金黄,一层一层让人馋涎欲滴,外糯里香的火烧儿就做好了。
那时候粮食紧张,家里一年的口粮平均每个人一年只有70斤小麦。每天早上,母亲给外爷的营养早餐就是一碗麦仁汤,在小孩子们没有起床之前让外爷吃完。偶尔恰巧碰见,外爷总是趁着母亲不注意偷偷喂我们一口,那美味竟意犹未尽仿佛一整天都唇齿留香。
那时候母亲总是做三种馒头,有白面馒头、杂面窝头和两种面粉混合的花卷。花卷是外爷吃的,母亲和我们都是吃杂面窝头,只有来客人的时候或逢年过节才有白面馒头吃。尽管如此,在每年腊月二十三小年节,家家户户都要打‘火烧儿’敬灶王爷灶王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吃完火烧儿,家家户户都要打扫院落,清洗家具门窗、被套窗帘,接祥纳福干干净净迎新年。
繁华落尽,流年沧桑,看见过许多的风景,也遇见了许多的人,老家总是一个人灵魂深处的牵挂和怀想,总有一首歌让人回忆起年少时的模样,总有一段故事是珍藏心中的醇厚陈酿。
往事如烟,一缕怅然,道尽离殇。感恩这一年,即便经历了千难万险,自己依旧还活着。感恩这一年,即便面临了困苦挫折,自己仍旧乐观向上。感恩这一年,无论欢喜还是惆怅,陪在自己身边的人,依然在侧,年年如旧。
睡前原谅一切,醒来便是重生。惟有简单快乐地过好每一天,才是我们生命的本真,也是我们每个人最终的努力。
平平淡淡每一天,安安稳稳迎新年。新的一年,祈愿家人平安,岁月静好,初心不忘。愿时光无尘,岁月生香,柴米油盐烟火色,最美人间值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