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年7月24日、8月7日
地点:大溪地
主讲:若水组
电影:《黑天鹅》《怪物之子》
【第一场】
分享人:ZL 、XJ
再次回溯T到开场部分,我印象最深的关键词有:
1、“没有任何人有义务等着你成长。”
由此我的内心独白是:成长从来都只属于自己,对于曾经经历与陪伴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恩。在那些对自己的肯定和否定的背后,无论是来自对方有意无意的善意或者是不满,都是帮助我们自我发现与澄清镜子。
2、人与人的共情太难了
这里我想到的是:
共情别人——在适度放下自己后,为共情别人留有空间;
被别人共情——人本来就是孤独的、所以不被别人理解和共情虽然会让自己失落,但是实属正常,所以不去过多苛求;
共情自己——更多的是一种自我的接纳和觉知过程。
3、关于边界——那一句:“你什么时候走?”
这里T分享到案例中的一位中年男性咨客,一家三口一直与岳母同住,家庭关系不良。他终于鼓起勇气跟岳母说了:“你什么时候走?”岳母哭了2个小时最终回答:“9月1号。”
这个案例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边界。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不过分依附的同时,也应该与非核心家庭成员留有边界。在所谓的道德负疚感背后,我们有担当的义务,但更有选择的权利。发出自己主体声音,而不是被所谓的“道德”所压迫和扭曲。
电影《黑天鹅》女主角 妮娜一、《黑天鹅》观后感——ZL
(一)观后感:母亲年轻无知,导致的怀孕和离开舞蹈界。以及后来对女儿的控制和期望。尼娜在一个封闭的、纯洁无暇、处处要求完美的幻境中长大。生活里只有母亲和舞蹈。
(二)白天鹅遇到的人与事:
母亲——母亲给予尼娜的控制、占有、粘滞的爱
贝丝——前天鹅女王、榜样、极端、冲动、暴力、歇斯底里
莉莉——美貌、诱惑、性感、豁达、社会性强、性格弹性强、有心计、竞争对手。
托马斯——权力、导师、潜力挖掘者、尼娜感情的开发者、捉摸不定。
在我看来,托马斯是一个社会化很强的人,他专注于工作很有边界感。
(三)白天鹅蜕变成黑天鹅的前奏——那些内心的恐惧幻化成为一个个的幻境,让她在期间面见那个内心不被接纳的“黑天鹅”。
(四)黑天鹅诞生——当那只忐忑的白天鹅舞蹈结束后,纯洁与黑暗、诱惑在尼娜的心中分裂开来。它们无法兼容。于是“黑天鹅”杀死了“白天鹅”。
(五)白天鹅的回归——完美的呈现之后,让她找到了那个理想化的最好自己。于是她又回到了她的初心,那只为完美而不懈努力的“白天鹅”。
ZL的解读,随着电影的叙事而逐步推展。在视频的节选中,把我们再一次带入那个尼娜挣扎与分裂的内心世界。带着我们从电影的情节中去澄清和再现尼娜成长与蜕变的过程。
二、黑白天鹅的诞生——徐娟
(一)天鹅的意象
白天鹅——纯洁;黑天鹅——魔鬼、欲望的象征。
1、尼娜的心理分析
(1)力比多的发展成熟度。
视频1: 进入到贝司的房间,拿起口红意味着什么?
(2)压抑
(3)分裂
A、“幻象”症候
B、“焦虑”症候
(4)反抗
背部的血、疹子,想表达什么?
XGC:她的快感区,还有黑猫。
(5)救赎
(6)梦1、梦2
梦是人最深的欲望。视频中展现了尼娜什么样的欲望?
ZL:梦是潜意识的表达,魔王一种潜意识要碰到的问题。
T:释梦,梦境就是非常典型的。她醒了以后的心灵体验,梦实现了她的愿望。她醒了以后非常的愉悦。如果这个是治疗中出现的梦境,就会觉得她已经响应你的治疗了。“我很想听听这个的梦,你的情绪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的过程。” 你找到门道了,就推门见山。释梦实际上是探讨梦中的体验(情绪体验)体验马上会牵带出你内心很多的体验出来。ZJ跳出梦境当中,当梦的观察者。
2、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 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黑天鹅所展现的本能:欲望的、快乐的自我;
自我:对于母亲的服从、在舞蹈中的坚持和自我控制
超我:对于完美的追求
T:分化不了白天鹅、黑天鹅都是超我。黑天鹅内化母亲的形象——束缚的、爆发的。每个人的野性都是他个性化的主要指针。分化不了。她的本我持续在压抑。莉莉就是本我。贝丝就是超我。贝丝有托马斯的认同和接纳。通过自我认同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
她的自我功能是很好的。她的现实状态是没有父亲、没有男朋友。小朋友客体关系的维度非常重要。
3、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发展理论。
(1)口唇期(0—1岁)
(2)肛门期(1—3岁)
(3)性器期(3—6岁) 父亲介入,打破孩子和母亲的二维关系。 影片中有父亲的象征吗?托马斯有父性的象征吗?
托马斯有权威、但是方式是平辈式的。
(二)经典分析的角度,了解黑白天鹅的成长
1、尼娜的客体关系:
母亲——压抑
莉莉——性欲望
贝丝——最早的理想化客体
2、母亲类型。
T:神经质、焦虑型的。如果让尼娜自己成长的话,她不可能有那么的压抑。
3、虚假自体和真实自体。
XJ:尼娜形成的是虚假自体还是真实自体?
QX:应该是虚假自体。真实自体她是有力量的。她的能量没有出来。她对母亲就都是顺从,对托马斯的唯唯诺诺的东西。
T:自体是有程度之分的。非常不健康的虚假自体是把内部的能量瓦解掉的。自我否定于自我攻击。舞蹈在持续推动她本心出来。她迎合母亲,只是在更多形式上的迎合。个体素质很重要,如果你有点小天分和潜质——星火。尼娜的虚假自体一直在向真实自体靠拢。第一次托马斯诱惑她的时候,她是反抗的。她是有边界的。黑天鹅下来的时候,她去吻了托马斯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 过程才是震撼的。 她不迎合,她对莉莉和贝丝是有边界的,她不去迎合。 虚假自体会被别人淹没掉。她就是在追求那个极致。她在家里有几次说走就走,没有什么好说的。
她正在靠近自己本心自体的过程。
4、过渡性客体——色彩
黑色、白色、粉色、绿色、灰色?是否色彩表达了过度性客体?
ZXY:心灵变化的过程的展现。
T:黑、白鲜明激烈的对抗。隐喻母女共生的关系。人格的整合和自我认同的过程。人格剧烈的冲突。
5、偏执—分裂位相和抑郁位相
0—6个月分裂偏执位
第5、6个月到一岁抑郁位
T:非常典型的偏执分裂位。部分客体。她还在部分客体的层面上。她与她妈的关系,次要。要聚焦在她个人成长。非常偏执。没有偏执的话,你又怎么能坚持。
ZJ:尼娜身上很强的嫉羡的一面。对比阿玛兰妲。尼娜嫉羡的对象是很微妙的,指向自己。指向内在的那个黑天鹅和白天鹅。很多恶意的投射是由嫉羡在里面。她强大的不安感。
T:嫉羡是一定是有的,全是的不安全感。尼娜的身上是有恶龙的。来自于原始的不安全感,对自己的攻击或者是对他人的攻击。早期原始依恋感。0—3岁。0—6个月,攻击乳头。很多一些孩子,在早期会攻击次数比较多。
6、他者的话语
(1)镜像。尼娜与母亲是不是互为镜像?
ZL:职业;
XGC:她和谁都会有一些镜像的东西。莉莉真实的还是欲望的。镜子是照她的欲望。她投射了这样的东西。
T:拉康里面的理论。通过别人的目光来镜像你自己。你会扮演目光中要求的角色。他者就是主体潜意识,主体的大他者。任何人关注你,都在对你施加影响力。扮演他者投注出来的目光的影响力的角色。边界和空间感的建构。猴子看镜子与人不一样。人在镜子面前,会觉得人怎么会像我。
言语的功能,就是被语言压迫着。
交流的过程中,你把自己的打开和释放。非高品质的交流导致隔离,你不能畅所欲言。经由交流在揭开防御。 一个自我表达和澄清的过程。
一碰成长和情感,语言就太苍白了。炼金术般的自我澄清。
语言在建构我们,公众号我们在建构我们与公众的接口。
XJ:对二元的挣脱,杀死镜中的你。
ZXL:第一次,尼娜的本我被唤起了。第二次是母亲的象征。杀死幻象中的角色。
QX:我在整合,你不是莉莉而是我自己。莉莉应该是站在母亲的对立面。
XGC:最终的嫉羡萌芽是得到贝丝的口红。当时没有那么多的攻击性。最终杀死莉莉,是自己投射的幻象。有最初到最暴力的过程。其实是指向自己的。
ZXL:偏执—分裂位。投射自己恶的那部分,杀死恶的那部分。
XJ:与母亲的分裂。
ZXL:是接纳
QX:她在与自己战斗,“我要成为女王,而不是像你跑龙套。”
(2)欲望 尼娜的欲望是否就是她自己的欲望? 天鹅女王是母亲的欲望。 托马斯的欲望,最后的完美是她欲望吗?
(3)凝视
T:三个形象把人格的很多维度展现出来了。经典精神分析、拉康的心理学。层层推进非常的舒服。
(三)谈论黑白天鹅成长人格塑造的过程
(四)主体和他者的关系,主体的无意识和他者的欲望。
XJ的分享,把电影与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拉康的心理学、以及色彩心理学都与电影进行了对接。对人物的分析更有了深度和扩展性。在对电影的进进出出中,感受到了她的主体在发出声音。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电影中,去进行跟随。
【第二场】
一、《黑天鹅》与炼金术 —— MZT
提纲:
(一)关于娜塔莉.波特曼
1、发展你的自我:生于1981年 水瓶抽离、旁观;狮子座——游戏精神。活出北交点。
(1)娜塔莉.波特曼在哈佛的演讲:为你的体验做主。
(2)对完美的定义。完美不是在别人眼中,完美是在自己他体验中找到完美。
(3)个体化
(4)星盘解读
(5)娜塔莉波特曼家庭:父亲是一个心理医生,母亲是家庭主妇。对她的影响。
(二)什么是个体化
(三)炼金术和荣格人格结构理论的关系
1、 Alchey(炼金术):抽取汁液的过程&从矿石中抽取金属,将一种物质变成高等物质,一门“质变”的艺术。以卑金属制造黄金,有的练金制造真正的黄金,有的确是制造人心的“黄金”。
2、哲人石
* 创造“质变”及治病的能力&拥有者接近圣神的奥秘。
* 原料——黑化——混沌(死物质)——(转化)——产物
* 混沌之物(汞),汞含有硫,再使汞和硫重新结合,互相对抗,重新结合(分合可能重复很多次),产生哲人石。
3、以炼金术的色彩视角解析电影中颜色的改变
死物质——黑色 从死到新生——绿色
物质继续成长,改变,最后来到初步的安放之处,叫初石——银(白色)
白色再次破坏、死亡、变黑......再度恢复生命 红色或者是金色。
(四)什么是自性?
1、自我——是意识的中心,也是使我们知觉经验的工具,自我一和某个心灵内涵接触,那个内涵就可以意识得到,否则那个内化便是潜意识。自我的注意力使心灵内涵变为意识,还可以在该内涵发动“变化”。
个性化这个过程,有一部分便是自我使经验变成意识,因而改变心灵的过程。
2、自性:
* 自性必须和原型建立关系,因为自性是心灵的中心,能够和这个集体材料做正确的互动。
* 心灵包括意识的自我和潜意识的情结与原型。意识的中心是自性,全人格的中心是自性;所以自性带有一种全人格感。这里的“全”,是人格当中意识及潜意识的统合,特别是自我与潜意识的统合。
* 心灵这两部分一旦开始,自性就会越来越明显,“明显自性”,自性从“潜在”转化为“明显”——荣格灵性模型焦点。
(五)如何完成自性化过程?用什么方式?
1、超越功能:
* 自我必须完全清醒,完全觉察与潜意识意象接触时能够掌握自己的立场。自我和潜意识创造出意象互动,两者在这一互动中药制造足够的张力,以便唤起超越功能。
* 千篇一律都是自我压抑潜意识的声音,一旦这种压抑解除,自我必须提防潜意识反过来压抑他。自我如果向潜意识投降,超越功能便永远不会启动。
2、潜在自性和明显自性
* 潜在自性是个无力的中心
3、主动想象
* 最极致的灵性工作——把自性从潜在状态转为明显状态。
* 主动想象:画画、雕塑、舞蹈、音乐、对话
* T:创作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澄清的过程!
* 个性化愈强,自性就愈强。自我愈是意识到自性,就愈是活在主动想象的世界。主动想象,一开始是技法,后来却成为一种存在状态,需要勤勉地学习与练习。
* 与内在声音对话
* 神灵指的是可以自己创造及操纵意象的力量,每一次主动想象,都是在直接体验心灵的灵性力量。
4、想象与幻想
* 幻想——是坏的想象; 在人身上,坏的想象制造妄想及虚假的欲望,使人离开了上帝。 真实的想象确是灵魂中神智的体现,可以引向救赎,与上帝结合。
* 想象存在于完美精神中,幻想存在于身体之中。
* 已经完成了个体化的人,其自我既不认同外部世界,也不认同内部世界,而是认同想象的世界——包括两者的世界。
5、自性永远不会完成
自性的形成永远不会完成,因为永远都有材料要整合到中心,但自性的力量越来越强,他的声音和组织里终将占上优势地位,这时,自我便会放松下来,开始信任自性,热烈地展开与自性共同生活的宗教性生活。
艰苦的转化内在心灵状态,强化自性。
MZT的分享,最大感受就是信息量很大。很多的内容已经拓展出了电影。比如女主角的扮演者:娜塔莉.波特曼、以及参考书目:《荣格与炼金术》,从体验上找到完美,到荣格的自性化与主动想象。MZT带着我们从荣格与炼金术的视角去看待生命的完善过程。现场的感受不深,通过笔记的梳理,让自己有了一次重温的机会。算是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吧,通往荣格理论的一扇窗。
《怪物之子》熊侧和久太二、《怪物之子》——丁丁
丁丁没有到现场,T说可能源于内心的恐惧。躲开了自认为强大的同伴期待的目光。也许也是一个不坏的选择。T让大家给没有在现场的丁丁说一句话。当时我有点懵,不知道说什么好,脑海里闪现的是一路走来自己一次次与内心恐惧的相遇。它是一个面见、接受、安抚内心的过程。在这种面见中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力量来源、得靠自己去挺过去......
三、《怪物之子》——石头
主要围绕亲子关系展开
(一)两对父子之间的关系
1、九太和熊侧
a、一个大小孩和一个小小孩。每个人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b、他们互相从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 宫崎骏动画片中的共情。人与人之间怎么建立关系,我怎么能够懂你。 9岁一直到17岁的一个生命周期。
c、熊侧牺牲自己,填补了九太内心的黑洞。从伙伴上升到了灯塔的角色。
2、猪王山和一郎彦
猪王山没有告诉一郎彦他是人类。 一郎彦的自我怀疑与否定。“人类很弱小、会被黑暗吞噬。”
2、作为父亲,我的一些感受和对接点。
* 生活中不同类型的父子关系。
认同多维度,孩子的个性和差异化。
* 超我 包容和空间感。反思自己是否对孩子进行了切割?
猪王山对一郎彦的教育的矛盾。一方面不认同人类,一方面又不给一郎彦的疑惑一个确切的答案。
* 爱 意志 ——“没有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神情。”
小孩子的敏感背后父母批着外衣的你的意志
(二)小结:人生的意义需要去自己发现。
周星驰:“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三)T的提问
T:什么是梦想?
ST:没有什么能阻止你,你一定要实现它。
T:强势与智慧之间的张力。此时的感觉
ST:还好,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和紧张。
T:看这部电影最大的收获?
ST:成长的路上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人。
T:影片中印象深刻的情境。
ST:1、熊侧和猪王山笔误,所有的人都在给猪王山加油的情境。成长中会有坚持和梦想,内心力量之外,也是需要得到外部的认同的。一个人走下去其实是很难的。
T:当所有的人都为猪王山加油的时候,熊侧是怎样的状态。
ST:他的力量在减弱。
T:你特别希望谁赢?
ST:并不是非得谁输谁赢。
印象二:九太买东西、打扫卫生、做饭、打闹的部分。九太认为熊侧只会睡觉。从内心来说像我的关系,与孩子之间、与朋友之间。可以少一点套路。可以真性情一点。
印象三:九太17岁的时候,这个场景。想到了武侠里面很多最终修炼武功、下山。
T:怪物之子就是一个亲子关系。与儿子的关系中多维的角度。爱的坚决。
小孩子的计谋:
“爸爸不要玩手机”规则、超我的功能。规则边界,你我的分化。
* 猪王山与一郎彦的认同与分裂。一郎彦的身份认同,我到底是人类还是怪物。“我到底是走自己的道路,还是跟大家一样?”你如何走自己的道路,还是社会化格式化。
1、超我
2、认同
内化的超我不好,社会化会有问题。与社会化的角色产生碰撞。又想做自己,又想要得到认同,不能很好的协调。认同不是空中楼阁。需要社会化的认同。自我的边界与社会化的边界可进可出。
具备父亲的能力。成长的路径:
1、自我的力量与外部认同的需要 —— 联盟 、与外在的人、是建立连接。
2、需要真性情——个体化和个性化出来了 —— 情感的抒发与表现力
3、功夫练成,入世。—— 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
伴着柔和背景音乐,石头的分享莫名的唤起了我内心的情感。里面有孤独过的凄凉、有遇知音般的温暖、有太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涌动。那场猪王山和熊侧的比赛中,熊侧的孤立无援,看似无所谓的熊侧,石头却精微的发现了他力量的减弱。是的,孤独与对孤立无援的默认往往不是想要的结果。我们最终还是需要同伴和认同的。 以及熊侧与九太相处中那些争吵背后对于真性情的渴望;还有就是练完武功下山的选择。三个看似不经意的问题,却把一个当下的石头展现在了外面的面前。与此同时我们也在这个相伴与参与的过程中,去触碰到了内心中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