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患有社交焦虑障碍的人一般都非常内向,因为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内向的人是不善于社交的。但这是一个误区,很多人都搞错了,这两者的区别其实很大。
1、先天后天
内向是一种人格特征,一般是天生的,而社交焦虑是后天形成的。很多外向性格的人也会有社交焦虑。
2、独处宅家
真的喜欢独处的人,内心是不会焦虑的;而假装喜欢独处的人,内心的焦虑不仅不会减少,反而因为习惯宅在家里,造成对自我的过度保护,以至于一想到,要去社交场合暴露自己,就会越发紧张。
独处对于内向人士来讲是一种提振精神、充电的过程,内向的人真正享受独处,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感,而社恐的人从独处中获得的是一种解脱感,而不是满足感。他们嘴上说“独处很快乐”,但其实逃避社交让他们感到孤独、充满遗憾。
3、完美主义
多数社交焦虑症患者都有一点完美主义。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不管他们自己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从他们焦虑的表现来看,他们认为只有在社交场合上表现得足够完美、得体、有趣、自信,才能够不出丑、不被批评,才能够真正地享受社交。如果表现地不好,比如沉默寡言,就可能受到他人的嘲笑、冷落、忽视、孤立等等。
而内向性格的人不存在社交表现的问题,跟普通人一样,他们也会说话卡壳,突然不知道聊什么,甚至还有一点害羞,但是他们对自己在社交场合上的表现没有太高的要求,所以即便他们表现地不那么完美,他们也不会苛责自己。当一个人没有过多的内在评判,自然就不会有很大的焦虑。一个健康的内向的人,并不像社交焦虑症患者那样,有很严重的完美主义。
4、对生活的影响
无论是外向性格还是内向性格,都无所谓好坏,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而且一般没有巨大的外力作用的话,人格特质是很难改变的。
但在我们的文化中,很多人都觉得内向性格不好,会觉得内向的人不善于社交、不合群、不能够侃侃而谈、不自信等等。其实,内向性格本身并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只有当我们把内向当做借口的时候,它才会阻碍我们过上想过的生活。
比如觉得自己内向,就逃避社交;认为自己内向,所以找不到对象;因为自己内向,认定自己没有办法完成推销、主持、演讲这类的工作;甚至成天宅在家里,不出去找工作。也许真正错的不是内向的性格,因为内向只是一个人的处世方式,真正影响生活的是对社交的恐惧和焦虑。
社交焦虑是对暴露的恐惧,很多社交焦虑症患者一旦进入社交场合,就自动地进入到“自我监控模式”,不仅觉得周围的人都在看着自己,自己也会在身上不断寻找着“可能损害社交表现的证据”,这样的状态让他们痛苦不堪。
但我们真正需要改变的,并不是内向或者外向的性格,而是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来让自己变得不那么焦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