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袁照:教育是一场诗意的旅行
苏州学习的第三天,有幸听了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苏州市特级校长、苏州第十中学校长柳袁照所作的《教育是一场诗意的旅行》专题讲座。
苏州学习收获(3)柳袁照校长,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所说的两句话,即“教育是一场诗意的旅行”——“我们的行囊里装着什么?”最感兴趣的是他所在的校园,自明清开始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一草一木都基本保留了原来的样子,是一座苏州园林,是江南织造署遗址,更是一所百年名校。 从1906年创办至今,学校先后培养了很多名人大家,如:杨绛、费孝通、李政道等名人大家;如蔡元培、竺可桢等曾担任校董。校园里每一处亭台楼榭,都留有历史的痕迹,如元培楼等,都成了校园文化精神的体现,己巳亭等为校园增景添色,他所在学校被称为“最中国的学校”。
苏州学习收获(3) 苏州学习收获(3) 苏州学习收获(3) 苏州学习收获(3)这样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赋予了诗兴教育的起源。也使柳校长本人成为了诗人,所以他说“诗性教育”是什么?就是“本真、唯美、超然”,崇尚“质朴大气,真水无香、倾听天籁”的文化精神,培养有情怀,有担当、有原创品性的人。体现在校园里的“诗兴教育”即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很有灵性,都富有教育意义。 2011年在“诗兴教育”的浸润下,苏州十中举办了首届全国中学生校园诗会活动,一直延续至今。学校还创办了江苏省诗歌教育课程基地,诗歌情景教室,诗性教育研究室,驻校诗人创作室……让古色古香的校园充满了诗兴教育。
苏州学习收获(3)另外柳校长还用五年时间修复改造校园,修旧留旧,梳理学校百年历史和文化精髓,用江南的古典文化统一学校的建筑风格和环境,回归历史和传统,真正传承了历史,传承了文化。
“教育需要坚守”,柳校长做到了,他看到一草一木、一石一鸟,都能信手掂来,赋予诗韵。不愧为诗人,做到了诗性教育。使我们明白了“我们的行囊里装着什么?”在谈到“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时,他指出要做俯下身子静候的教育、做有生命质感的教育、做自然般美妙的教育、做一路有风景的教育、做阳光下个个绽放的教育、做敢于摔跤的教育、做能超越常态的教育、做甘于卑微的教育、做能在静谧中坚守的教育、做一分迷蒙与神秘的教育。
苏州学习收获(3) 苏州学习收获(3) 苏州学习收获(3)柳袁照《教育是一场诗意的旅行》笔记
老师们,我们首先要明白:自己是从一种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下走来的?我从太湖边来,江苏苏州是我的家乡,苏州第十中学是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校园是苏州织造署旧址,康熙六下江南,乾隆六次南巡,都曾驻跸在这里。这里有曹雪芹、康熙、乾隆看过的已有两三百年历史的桂花林,有红楼梦大观园的影子,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很自豪古树老藤旧瓦是校园的面貌。作为学校,它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06年,王谢长达女士创立“振华女中”,意为振兴中华。蔡元培、胡适都在学校的振华堂里演讲过;己巳亭是杨绛毕业的纪念物……2016年11月,我们迎来了110周年校庆。没有请一个专家、一个领导、一个记者,也没有开任何纪念活动,但是为了迎接这一天,我们准备了十年。用十年把建校110年来所有校友的名字刻到碑上,再嵌到走廊里,因为这里是他们永远的家。
苏州学习收获(3) 苏州学习收获(3)有一天,我走在校园里,看着夕阳把校园里的每一片树叶点亮,心头忽然诗意荡漾,呼之欲出,遂成一首小诗:
今天我写不出诗/因为每一棵树/每一片叶子/每一堵墙壁/每一扇窗/在每一个不同的时辰/都会幻化诗意//今天我写不出诗/因为无论雨停雨歇/满园子的气息都会让人陶醉/地上落下斑斓的落叶/踩上去踩在了画里……
校园于我,是一个每天都能够产生诗意的地方;而教育于我,正是一场诗意的旅行。旅途中,我们的行囊里该装些什么呢?这也是我作为校长,对教师应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所做的思考。
1. 担当今天的岳阳楼为什么名声这么大?因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前半部分是写景,那只是载体,最后他要表达的其实是一种情怀和担当。
苏州学习收获(3)五六年前,我从苏州坐高铁去南京。望着车窗两岸的风光,我拿出电脑,写了一首《江南》,中国教师报副刊刊登的时候,给改成了《哀江南》:
我坐上北去的火车/风一样驶去/满眼忧虑啊/江南,我可爱的家乡/那富裕的鱼米之乡/连天的莲藕红菱/遍地的舟船鱼鹰/哪里去了……小河要清清地流/树林要成片地生长/还有清风明月/而今天的江南/把自己的明天都送入了尽头/我为我可爱的家乡/可爱的江南/而诗而歌/而悲而伤/而哀而哭我担任省政协委员十多年了。 七八年前开政协会的时候,江苏的卫生界代表就在会上大声疾呼,说江南已经是我国癌症高发区了。这与我们牺牲环境发展经济是有关系的,但我讲的不仅仅是环境问题。我曾经写过这么一句话:“江南发展得这么快,这对今天来讲可能是一件好事,但对未来来说,会不会留下遗憾?”
教育也一样,我们自以为做得很多,做得很好,但留给孩子的可能很多都是消极的,甚至是灾难性的。教育生态一旦在我们手上被破坏,中国的未来可想而知。引用我的旅行经历,是想说明我们教师的行囊里应该有“担当”,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校园里。
2.情怀。再来看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其中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意即古人面对天下万物时,都会有自己独到的感悟。
苏州学习收获(3)反观我们现代人,去旅游时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然后发微信朋友圈,除此之外,别无他想。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这样麻木吗?3月份的时候,陪北京的朋友到平江路玩。他们大多数是女同志,一头扎进了旗袍店。我就在外面看风景,拍照片,写诗:
粉墙黛瓦/三月有素雅的画/微微的春风是水墨/柳枝是笔漫空柔柔地划他们一家家店地逛,我一首一首写着诗。
天暗了,店里的灯光亮了,我又写:这个时辰又到了/你不要高兴/日光与月色的交错/是我的错/也是你的错/小河流进了小巷子/柳絮飘进了眼里/这样的无奈/你还期待什么?
我5分钟就能写一首诗,45分钟能写一篇文章。那天一共写了5首诗,回家之后,我把它们收作一处,取名“江南三月,湿漉漉的天空——平江路坐留”。
追随着古人的步履,像范仲淹和王安石那样,我动用自己全身心的意志在旅途,只为心中有所感悟。除了“担当”,教师的行囊里还要装着“情怀”,也就是诗和远方。合起来就是——属于教育的美妙情怀和直面现实的担当。 即便面对很严峻的教育问题,你也得在日常教育中用行动担起责任。
3.原创性。我策划了一个活动,用三年时间让在校教师写自己的老师,我自己也写了七八个。其中一个是奚老师。她的语文课讲了什么内容我都记不得了,但记得她上课的语调舒缓,语音柔和,从不高声说话,生气的时候也是儒雅的样子,只是对我们叹息。我总有一种感觉,奚老师的眼睛总是对着我,她讲课,提问题,总对着我,她感觉到我听懂了,才会把课文继续讲下去。多少年来,同学聚会,我总要讲这个感觉,无奈的是同学总要说我是错觉,他们也会说,奚老师的眼光总是对着他们的。这样的眼神就是教育。著名教育家怀特海说过,什么都遗忘了,被留下的就是教育。说得多好!那几年,奚老师的眼神已经烙在我心上了。那个眼神包含的是爱、是信任、是期待,那个眼神里有教育的全部艺术。
还有一位已经过世的夏老师。以往每年大年初一,我都会去看望她,直到她得病去法国医治。没多久,他侄儿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夏老师在她生命的最后半年多时间里,没有说过一句丧气、伤心的话。她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在病床上,靠着床,仰着身子说的,“你对学生要宽松,对老师要抓紧。”爽朗而坚定。并表示要把她积蓄的20多万人民币用来帮助贫困学生,不问成绩高低。那一刻,医生告诉我,她离生命的终点不会超过一个月。 教育是什么?作为校长或老师,我们似乎每天都在做着与教育相关的事情,但如果让我们用教科书以外的语言,用自己的体悟去回答这个问题,你能吗?教师的行囊里需要“原创性”。我常跟老师们讲:今天的制度我们无法改变,但是要去应对。我和一些刊物合作,给你们提供平台,你们趁年轻把不得不写的东西都写完,然后赶快去写诗、写散文、写小说,以自己的原创影响学生的原创。我一直推崇泰戈尔对教育的诗意的诠释。他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我们读书、旅行……
这些都是教育,教育就是一场诗意的旅行,我们满怀着爱行走其中,用心聆听万物,有所思有所悟,传递着美与爱。行走在教育的旅途中,我们浸润其中,收获了一份充盈有质感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