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初夏,老师们不仅忙着“庆六一”,还在家访路上奔波,讲述校园故事。
1. 家访记忆
三十多年前,我上小学一年级,教我的语文张老师和数学林老师在一个冬夜进行家访。当时市里似乎只有一条主干道有路灯,老师一路打着手电筒照路到我家。老师一边吃瓜子一边和妈妈拉家常、聊我的学习,其间还停电了,等了十多分钟电还没来,妈妈就点了蜡烛。烛光中,人影拉得很长,随着烛光的跃动,摇摇摆摆,恍恍惚惚的。这是我最初的家访记忆。
2.一夜飞度镜湖月
那夜最小的影子奔走着,雀跃着;笑过,哭过;悔过,怨过;淌过河流,跨过高山;追盘古,恋后羿;在大海里扑腾,在台风中挣扎……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三十年多前游戏校园,如今依然在校园漫步。
3.声势浩大的家访
2012年全省发起了轰轰烈烈的“课外访万家,课内比教学”活动。那会儿我们正忙着带学生进行最后的高考冲刺,貌似基本是电话家访。记得我特意应景造了一篇有关家访的论文,收获了一个红本本。
4.教师篇
自从到小学任教,家访就变得稀松平常了。这不,一个通知下来,要求所有教师几天之内家访全覆盖。于是,我们下午放学后自觉安排上了紧锣密鼓的家访工作。
周一晚上散会后,我就紧赶慢赶的访完了学校附近的两户学生。虽然现在“亮化”工程发达,基本每条道上都有路灯,但依然感觉夜晚视线不好,晚上方向感也不好。
周二在学校拟定好家访路线,一放学就开工。夏日太阳落山晚,明晃晃的刺得眼睛都睁不开。我把龙池化作两个圆,绕了两圈,终于访完十多户。一路上肚子饿得咕咕叫,到家快九点了。呵呵,终于有一天我有资本吹嘘自己披星戴月的干革命。
家访路上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致。有几户是专为上学租房的,还有几户是住廉租房的,房子极其狭窄,条件艰苦。半眼就望到头的房间堆满各种杂物,让我有种穿越的错觉。总体来说,全职妈妈带娃比老人带娃居住环境相对要好点;似乎学习成绩好些的,家里也收拾得理落一些,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莫非喜欢收拾家务的宝妈也一并喜欢收拾孩子的学习?
5.家长篇
“老师,你一定要把我家孩子盯紧一点,他太贪玩了,拜托了……”
这是我家访中听得最多的话语。在中国,又有几个家长没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呢?
“放心,这是我们的工作。”我诚恳的回应着,试图给家长一个定心丸。
6.孩子篇
周三家访完毕回家快八点,一打开门,憨娃急切的一遍遍问我“老师呢”。陡然间有点莫名其妙,憨娃爸不停的对我使眼色。瞬间我明白了,估计是憨娃爸告诉他,妈妈去接他们老师家访了。
平日里我放在餐桌上的果盘被憨娃拿到茶几上去了,旁边还摆了两罐零食和一袋瓜子。憨娃爸说憨娃放学一回来就开始整理茶几,摆果盘,说是老师要家访。这是憨娃第一次主动为招待客人做准备。我开始臆想,别人家里是不是也有同款的憨娃。
晚上憨娃睡着后,我收拾屋子,把果盘放回餐桌,实在不习惯茶几上堆太多东西。哪知憨娃周四一早起床就发现我动了他的果盘,立即重又把果盘摆回茶几。
我故意问他为什么要把果盘摆在茶几上。
“老师要家访啊!”憨娃干脆的回答。
生活学习上,憨娃对于很多事情都十分迷糊、懵懂之至,但他执着于老师要家访,他期盼老师家访!一般都是十分优秀,在校表现好的孩子盼老师家访,憨娃算是个另类吧。
家访不是负担,全方位的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只会助力我们的教学工作,加强师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感情更深厚。家访路上,星星也在倾听着我们的校园故事!家访,一直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