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3年1月份自我评论

2023年1月份自我评论

作者: 凡世炼心 | 来源:发表于2023-12-19 08:53 被阅读0次

    2023年1月2日 静待花开


    这篇文章用养育牵牛花来类比养孩子这个思路挺有趣,像两条颜色各异的线段交织着拧成一股绳。第一部分提出问题,由养牵牛花遇到了问题,养孩子也遇到问题,包括作业问题和电子设备问题。第二部分尝试解决问题,为牵牛花找到合适杆子后,它飞速成长,我也反思自己养育孩子的问题更多在于自身,陈独秀对两个孩子的教育方式也让我坚定了下一步的教育方式,从牵牛花和陈独秀的身上,我感到以后要以身作则、放松控制、鼓励陪伴、静待花开。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孩子教育问题,通过养育牵牛花和教育孩子的相通之处,从养花和养孩子的角度寻找适合花儿和孩子教育方法,希望通过多陪伴和少控制的方式给它们自由成长空间,让它们自行生长,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也是我们对所有生命应有的敬意。

    一年前写的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和一年以来的理念是一致的,有些可取之处,但别扭的是,那时的文笔稚嫩,文章排版奇葩,竟然一句一段,那时的我对写作没啥概念可见一斑。

    这篇文章竟写了三千多字,对那时的我来说绝对是一项艰巨任务,可见这是那时我主要的烦恼和忧虑所在,真正把它写出来本应不那么纠结,但有了这个理念却不等于真正能做到。过了半年多的时间,我才能贯彻这个理念,真正放下对孩子的管控,期间经历了无数次心思浮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月3日 知行合一


    仔细回想,我那时还没有加入800字日更群,那时已经坚持日更,两百字就算日更,这篇文章字数760也算不少。

    这篇文章主要是讨论了知行合一这件事,将人根据对规则的认识分成四类:人生赢家、人上人、正常人及迷途羔羊。我觉得自己算是迷茫的正常人,心中有很多矛盾和纠结。其实很多矛盾的原因在于知行不合一,哪种生活更有意义在于自己的选择,值得一辈子探索。


    1月4日 参与程度


    这篇文章讨论了参与程度对事情的重要影响。文章从护手霜说起,同样价钱买一只贵的护手霜和一大堆便宜的护手霜,前者对手部干燥起毛的情况没有改善,而后者则完全不同。

    这让我意识到参与程度对事情的重大作用,简言之,做事参与程度10%和90%所体验到的一切截然不同,对世界的感知不同,幸福感也不同。人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才更要谨慎选择感兴趣的事情,并重度参与,才能找到自身存在的意义。

    一年前的这几篇日更文给我的整体感觉是说理的味道特别浓,这些也体现了我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从生活中找到一个角度说理,有些道理有一定意义,但呈现出的面貌过于理性化,和我现在相对感性的写作状态有所区别。


    1月5日 好好学语文吧


    这篇文章从写作对思维方式改变的角度提倡学习语文。以前看待事物的时候比较单纯,差不多是看山是山的境界;现在看事物的眼光有了更多层次、更多维度,算是看山不是山的境界。例如,看到一个小女孩,在言谈外表之下,不自觉地推测她父母的部分性格。

    现在和过去的改变源于内在思维模型的改变。以前内在模型对外界的输入比较平面,现在的内在模型更复杂了一些,由二维平面上升到了三维立体,原因就在于看书和写作让自己的理解力更强、想象力更丰富,所以看到的世界才不同。

    现在我还是会从这个角度思考,却不知一年前的自己想得这么具体,还是会很惊讶。有时,经常遇到现在的想法对比多年前写的东西思路一致的情况,这种不期而遇的感觉让我挺开心。


    1月6日 一步之遥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小鸡的成长史。作为一只家养的小鸡,它原本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自从听懂人话之后,他感受到了爸爸对他的嫉妒和敌意,因此选择逃离爸爸的掌控,到外面的世界闯,却差点被撞死。它被爸爸救后,再也不想走出自己的笼子,因为笼子虽然限制了他的自由,却又保护了他。

    这个小故事现在看来还是有些语法错误,的地不分。但故事整体思路挺有趣,其实是在以鸡喻人,我当时心态的写照。我感觉自己就像那只小鸡,在社会中也做过种种尝试,想要走出既定的圈子,受到了伤害后就退回来,心甘情愿地呆在圈子里,安安分分地守着这个牢笼。

    虽然当时的笔力不够,措辞和语法都有问题,但那种心情我还能深切地感受到。前几天,我还在好奇看一年前的文章的感觉,是像现在的自己看另一个自己,还是左手和右手的关系呢?现在我的感觉更清晰,也许这种感觉就像浓妆艳抹、修饰打扮的自己和简衣素食的自己的关系,虽然看上去面貌气质大不相同,内在的思想还是一样。


    1月7日 读书之乐


    这篇文章是对温故而知新这个问题的看法,首先时间和思维不可逆,第二记忆会模糊,重新再读一遍书肯定和第一遍读书的感受不同。这篇还是日常论说文,感觉逻辑不通顺,只是一条条罗列观点,并没有将这些观点有机整合起来。


    1月9日 联系


    这篇文章讲述了同行业兄弟单位之间保持联系的必要性。同行业的人们都处在一个圈子里,多沟通就多条路。因为不同人看世界的角度不同,会有更多可能性。而且,有人就是有能力把枯燥的生活活成一朵花。

    没想到一年半前,我就在向往有趣的生活态度,现在我依然这么向往,只是理解不大相同,不再是肤浅的开心,更多的事对可能性的探索。


    1月10日 联系1


    这篇文章和上篇文章都是参加聚餐之后的感受,只是角度不同。

    上一篇主要讨论了参加同行聚餐的意义,这篇聚焦于聚餐中人们的状态、反应,进而分析人们的关系网,这让我有所反省,还是应该睁开眼睛看看世界。


    1月11日 久别重逢


    这篇文章主题是20年后同学聚会。开始时同学们聚会的场景,随后就是对这些场景的之下人们之间缘分的讲述,进而对久别重逢有了不同理解。久别重逢的同学很珍贵,因为我们彼此都承载着彼此的过去,成为彼此生命中的一部分,重逢不仅仅是因为思念,还因为我们希望彼此能够长长久久地记住。毕竟若这世界上所有人都失去了关于一个人的回忆,那才是真正的死亡。

    刚开始第一段同学们聚会的场景是细节描写,后面就是讲述和论说,讲述太多,没有起承转合,并不能称之为小说,算是一篇抒情散文。


    1月12日 节日


    文章围绕节日发表一些感想,主要是小时候的看法和现在的看法。虽然因为年龄和阅历的增长,看法有所区别,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像孩子一样期待节日,开心地活在当下。

    这篇文章字数400,这个字数让我有些惊讶。好在我坚持下来了,现在我随便写一篇日更也有800字,自己的表达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能坚持下来真好。


    1月13日 睡眠


    其实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我过去睡眠很好,现在睡眠不好,分析了原因,希望自己稳住心态,稳步提升睡眠质量。

    细数这几天的日更,节日、久别重逢、聚餐,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看来这个阶段我的日更文基本上都是主题论说文,那时我的思维模型真是太理性了。


    1月14日 辞旧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辞旧迎新之际,我有两件非常有意义事情还没有做:一是旧日记的整理,二是旧照片的整理。

    原来2023年1月份时我已经日更80天,当时的坚持可真不容易呀,现在我已经日更420天。这些文章的文字水平就是我日更两个多月的水平,那时大多数日记还是写在横线纸上,然后发在网上。看着那发黄的横线纸,我感觉还挺有仪式感、挺珍贵。

    估计12月这个时间段,大家都在忙着总结、整理旧日记和旧照片,现在我在写的这篇1月份日更的自我评论也是在辞旧。就像一年四季轮回一样,每年的年底也迎来了辞旧时刻,年复一年地这样循环下去。这也给我提个醒,把今年日更的自我评论和总结做完,一定要把这几年的照片整理一下冲印成相册,好好辞个旧。


    1月6日 日记集2孩子


    上篇写要整理日记,这篇就是一些篇幅较短的日记,主要关于孩子教育。两年前,我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现在大为不同,有些类似直升机父母,时时刻刻关注着孩子。不过那时孩子年龄小,才上一年级,自理能力也比较差。但是现在孩子已经上四年级,我试着放手,不再缠着她,让她的自立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现在想想,以前对孩子学业的投入和关注也很有必要,毕竟每个人不同阶段面临的情况都不一样。

    两年前,我刚开始耳鸣,心情不好受,那种如影随形的折磨很难熬。人就是这样,只有生病了才知道健康的可贵,尤其是这种慢性病挺折磨人。那时候自己对自己的鼓励也很让我欣慰,如果没有那个时候的自我鼓励,我可能也不会有现在的这种健康状态,感谢那时候的自己。

    这些日记竟然是两年前春节的日记,确切地说,一年前的我整理两年前的日 记,时隔一年后的今天,我又在整理自己一年前的日记,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同样整理一年前日记的事又在我身上重演。历史真是惊人的相似,前两天我还感觉这种举动挺变态,没想到一年前的我已经在做这件事。天地良心,我真的完全不记得,这种感觉也太奇妙了。


    1月17日 日记集3杂感


    虽然我的幸福观一直在变化,但两年前我对幸福的感觉和现在基本一致,基本上和缺少什么有很大关联。小时候没有零花钱,用一角钱买根冰棍很快乐;年轻时没有新衣服和新包包,工资全花在买这些东西上就很快乐;现在身体没以前健康,觉得身体健康、简单生活就是快乐。

    那时我已经在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追求极简生活,这些想法一直贯彻到现在,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挺大改变,也让我变得更有能量,更能集中时间干自己想干的事情,挺好。


    1月19日 姜子牙观后感


    这篇文章是电影观后感。面对原始天尊的打压,姜子牙不迷信师父,坚持自己的理念,不断抗争寻找真相,最终换来鸿钧老祖对师父的惩罚。

    世间有太多权威观念成为我们的思想上的枷锁,分辨已非易事,反抗更是难上加难,但我们生而为人,一定要坚持善恶才是评判一切的标准,像姜子牙一样不畏强权、分辨是非。

    现在已经看了1月份不少的文章,能体会到文章中所表达的那些思想,但也能感觉到笔力不够、篇幅过短、表达得不够充分,没能更恰切地表明自己心中想要表达的意思,如果现在写同样的主题可能会更好一些。


    1月20日 观察日记9


    这是一年半前,新冠疫情肆虐期间的观察日记,那时还是纸质书写。

    第一篇主要是表达疫情为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一是政府的对社会的掌控力增强,二是线上购物、社团购物的模式成为疫情期间物资供应的主要渠道,三是人们的行为模式改变,习惯于被圈养。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些变化趋势,并趋势进行了预测。

    第二篇针对身边接连出现阳性病例、药店药品短缺的情况,进一步联想到历史上人们对抗传染病的经历,虽然历史血淋淋的,但现在因为科学技术水平、医学水平和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我们不再像古人那么愚昧,也有信心能够战胜病毒,并相信胜利最终会到来。

    现在疫情已经不像两年年多前那么让人闻虎色变,疫情来了人们该治疗就治疗,该自我隔离就自我隔离,普遍防护意识增强,社会运转照常,这种适应能力真强。人类如此繁荣也许就在于面对疫情时的空前团结,我很惊讶于那时对疫情的感受。自古以来,人们都是在跟病毒的搏斗中进化得更完美,这也许就是人类基因中人定胜天的宿命吧。

    在疫情期间记录观察日记时,我心里就隐隐感觉这是个很有意义的事,据我所知,也有很多人就做观察日记,甚至有人写了关于疫情的小说,让这段让人闻之色变的特殊时期进入了文学领域。其实我也想写一部关于疫情的小说,两年时间已经足够久,有机会再参考这些材料吧。


    1月21日 简书之缘


    这篇文章投稿了我与简书的故事,其中有一句话我现在仍然非常认同:写作是我的信仰,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修行,简书则是最好的修炼场所。过去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真是不谋而合,来,握个手吧!


    1月22日 知识分子


    这篇文章源于对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知识分子形象的思考。

    生活中,我日常遇见的知识分子更功利、更市侩、更聪明一些,但鲜少有那种为国家无私奉献的专家学者,但电视剧中的知识分子让我钦佩不已。

    陈独秀和蔡元培就像北大的父亲和母亲一样,引领和关照青年们的思想和生活。陈独秀一点点的把青年知识分子聚集起来,将他们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唤醒沉睡的民众;蔡元培胸怀宽广、兼容并蓄、胸怀天下,虽然风格不同,但是同样为那个时期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李大钊和胡适是新文化运动主力,他们的出身和后天环境的影响造就了最终的分裂。

    现在社会的知识分子不能跟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相比,毕竟面临不同的社会大环境、政治和经济形势,没有什么可比性。但我仍然觉得知识分子该是纯粹的、理想的,不应该那么轻易向现实妥协,应该向陈独秀、蔡元培或是;李大钊一样为理想而努力,成为众人思想的领导者,而不是浑浑噩噩地得过且过。

    看完电视剧后最大的感受是,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是迷茫的大多数,也是沉默的羔羊,而知识分子是那种知识渊博、思考深刻、精神困苦的人群,是了解世界更多的人,是少数觉醒的人,是有责任、有义务唤醒那些沉睡的大多数的人。其中有些人选择向现实社会妥协,有些人敢于行动,敢于面对那种最艰难的处境,这样的知识分子才是社会的脊梁,承担起了社会进步思想的重担。

    以前,我总觉得战争年代的人很可怜,过着担惊受怕、朝不保夕的日子,现在我却觉得战争年代的人才幸运,因为他们那个时代的不可再现性,让他们体验了和平年代未有的境遇,看似不幸,何尝不是另一种幸运。


    1月24日 简书-写作最好的伴侣


    这又是一篇关于简书的文章,主要表达了在简书写作的感受,推文、微信群、以及征文活动对我的写作带来很大帮助。我幸运地加入了书香澜梦群,后来又加入了从容小主不写就出局群,引领了我的写作激情,引导我开始写短篇小说、长篇小说,一直走到现在,心中由衷感激。


    1月26日 年兽下凡


    这是我的第一篇伯乐推文,当时竟然取得榜三的好成绩,让我受宠若惊。这是我一年前的作品,除了笔力和分段问题,整体看来还是挺有意思。

    文章讲述了一系列场景,广场上两只年兽和普通孩子的相处,帮助老人救助小鸡的经历,为李爷爷治腰椎间盘突出,到敬老院赐福,还有学校和警察局。没想到,我竟然写了这么多场景,现在要写的话,我可能不会写这么多场景,也会多花些笔墨展示每个场景,但又感觉细节太多,这个故事就没有这么清爽、流畅。整体看来,每个场景又是不可缺少的,故事情节的流动还挺有趣,一步步展示了年兽和人间的理念冲突以及他们想要为人家做点事、顺便得到考核优秀的心态。

    记得当时写这篇小说的时候正值春节,写了好几天,有了年兽的想法后,查阅了年兽的传说,心中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故事,很有动力继续写下去。一年来,我有时候想起这篇文章,对大体内容和情节都有印象,但今天再次细品之后,我感觉文章确实有些可圈可点之处。文章的主要理念是年兽和人和平共处,站在神仙的角度和人间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些思考角度比较有意义。

    从这篇小说还是能感觉出来以前和现在写小说的不同。

    一方面是状态不同。现在虽然知道了小说写作的不少套路,可能更知道往哪里使劲,但还是更怀念当时写作的那种珍贵的状态。文字直突突地由心底而出,模糊的故事一点点涌现出来,越来越好玩,越来越有趣,那种不可不写、不可不表达的感觉非常动人,让我浑身充满了力量。

    另外一方面是心境不同。心境这种东西最不可强求,那时我心中虽迷茫无助,却对人们整体的境遇心怀慈悲。在这种心境下,对乡村里面各种人物关系和利民设施的理解更深刻,从对人间的意义和对年兽的意义的不同入手,让整篇文章充满着一种人文文主义关怀,也许这正是小说有好成绩的根本原因所在。

    这一年来我写了不少短篇小说,可只有一篇再上榜三,原因在于场面宏大,其余均是成绩平平。后来这些小说中个人的感情色彩更浓一些,没有了那时通透慈悲的心境,小说也没了那些普遍意义上的人文主义关怀,看来写小说心境还是蛮重要的。


    1月27日 嵩阳书院游记


    这篇文章重点写了杏坛。之前,我在小说和文章里看过大儒杏坛讲学的场景,尤其梁漱溟先生在《朝话》中描述的他与学生召开朝会的场景,真的很美好。所以,看到书院的杏坛,感觉即神圣又温馨。

    其实,杏坛不大,圆圆的平台上面只有小小的石桌石凳,右边立着一棵没有叶子的杏树,但它所代表的意义实在太深远。现在的杏坛应该代表的是慈目仁心的大家传道受业解惑的感动,是思想的自由碰撞,是知识和文化的交流,或者延伸为一种更为普遍的群体性的交谈:一群人坐在一起头脑风暴,为着一个目标而努力。所以,今后,我还是应该多多参与群体交谈。


    1月28日 日更百天纪念


    文章先讲述了日更内容,然后是日更难度,随后分析了日更给我带来的改变,最后分析了日更的意义。同样在简书日更的我遇到了同行的人,为了共同的热情和孤独,难免会为这种遥远的相似性所感动,加油日更吧。


    1月29日 开封博物馆游记


    这篇文章第一部分描述了在开封博物馆见到的景象和参观的展馆,随后由开封博物馆联想到每个城市的博物馆,认为博物馆就像一个城市的记忆,人们去博物馆参观就是接受这些集体记忆的传承。这是很有意义的一项活动,尤其适合带着孩子去,就算我们已经成年,经常去博物馆逛一逛,也会被这种集体记忆所震撼。


    1月31日 动物园游记


    这篇文章首先描述了动物园里动物的生活,然后描述了参观动物园的原因,即增强人族自信,也让孩子学会遵守人间规则。接下来,文章探索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随后突发奇想,若圈养与被圈养异地而处,人类变成了动物园里被观赏的动物该怎么办?最后,还是给出了一个情绪出口方向,生命总能找到蓬勃之路,永远别放弃希望。

    谁会能从动物园里被圈养的动物联想到自己被圈养的未来呢?这也是一种换位思考,想法虽是线性,但这种不稳定想法跳转幅度比较大,且不规则,也反应了我当时的思维状态。现在我思考问题也有跳跃性,但更多的是网状的、立体的思维,从一件事情出发后,会把周边所有的东西考虑进来,形成一个体系。

    有人说,更多的可能性才真正有价值;还有人说,简单才是完美。是复杂好,还是简单好,再说吧。


    2月7日 2023年1月份写作总结


    这篇文章总结第一部分回顾了理事会推文三篇文章和其他文章的写作心路历程和感受,第二部分记录了加入从容小主不写就出局群和参加理事会写作营第2期的事情。


    看完一年前写的这些日更文,我感觉很妙,细细品味之下,感觉1月份的所有日更文共同特点就是文笔嫩、字数少。

    在那时,我能够坚持日更已经殊为不易,刚开始更多是靠着心中的激情写作,后来加入书香澜梦群和从容小主不写就出局群后,在群体的带动下,渐渐不怎么费力,进步更快一些,不过最本质的动力还是来自于自己心底对写作的热爱。

    有热爱,才会有前进的动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年1月份自我评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vrz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