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第3天读书感悟
01
他生平第一次独自生活,只与娇妻稚子在一起。如今他已然尝到做官生活的味道,但并不如他梦想的那么美妙。远离开京都的骚扰杂乱,在外县充任判官,副署公文,审问案件,颇使他感觉厌烦无味。有时难免感觉寂寞,但也有时举杯在手,月影婆娑,又感觉欣喜振奋。
有时候挺矛盾,读书人说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其实是做官高,做了官之后,又不屑于做这些繁琐事务,以及繁琐的官场社交,郁郁寡欢。就好比读书是为了功利,可真正得到了功利又觉得这并非自己所求,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出现,也是灵魂和现实的矛盾,很无奈,从古到今我们都无法解决这样的困惑。
02
苏夫人在务实际、明利害方面,似乎远胜过丈夫。
“才华过人的诗人和一个平实精明的女人一起生活之时,往往是显得富有智慧的不是那个诗人丈夫,而是那个平实精明的妻子。”
能让才高半斗的大诗人处处听规劝,应该是需要大智慧才能做的到吧!在合适的时间遇到对的人,人生就会少很多不和谐。苏东坡是大事聪明,小事糊涂,但是构成人生的往往是许多小事,大事则少而经久不见,所以苏东坡则事事多听从妻子。
03
东坡在凤翔第一次工作时与太守陈希亮的相处故事中,对当代年轻人有哪些启示?
对苏东坡而言,现在是两个不妥协通融的硬汉碰了面。二人之间遇有争论,便唇枪舌剑,恶语相加。令苏东坡感到最大的不快是陈太守往往改动拟妥的上奏文稿。陈太守往往在苏东坡造访时不予接见。二人的龃龉不合,后来竟闹到陈太守向京师上公文,陈明苏东坡的抗命情形。不过,陈太守这个老头子确实肚量够大,竟不以为忤。他对苏东坡草拟的那篇《凌虚台记》一字未予更动,照原作刻在石碑上。最后彼此都对对方十分敬仰。陈太守的儿子陈慥,后来成了苏东坡毕生的友人。
这应该是第一位上司陈太守为苏东坡上的人生第一课。
陈公不拘小节,善于接受批评,令人肃然起敬!这也是苏东坡后来在陈太守去世时,满怀真挚深情写《陈公弼传》的原因!
苏东坡年少多才,有才自负的年轻人而要向外在的权威俯首拜服,实在难之又难。
就好比年轻才子刚进单位、久负盛名的文学骄子,总觉得自己公文写得好,不可修改一处,但是在领导们看来符合自己心意,符合政治意图的才是好文章,所以往往诗情才名,名声在外的公务员未必是领导中意的笔杆子,苏东坡就遇上了这种事。
可以想象,当时苏东坡愣头青的劲头有多足,让一个非常欣赏他顶头上司,惜才爱才的上司,竟然向中央汇报他不执行政令的事。
年轻人可以有年轻人的朝气、理性、坚持和自以为的正义,但也需要有大局观,在体制内,面对权利可以在政令下发之前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但一旦形成决议,要坚决执行,而不是抗命不遵。
上司也应该讲求领导的艺术,在安排工作,布置任务的时候尽可能的减少层间之间的信息差,帮助下属全面了解自己的想法和初衷。如此才能凝聚意志、坚定信心、锚定目标、踔厉奋发,形成合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