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写写,工作后明白的一些事。
希望对正在工作,或是正要工作的人,有帮助。
关于薪资:
第一,年薪百万是个神话。
DT财经做过数据统计:
在2158家A股上市公司中,超过85%的企业普通员工,平均年薪少于10万元。
想要冲高薪,那就努力当上高管。
但问题是,A股上市公司中高管和董事会成员的比例都在1%以下。
比起高管难当,更现实的真相是:
董事长、总经理等“标配”高管职位中,任一职位年薪百万的,不到40%。
高管不等于高薪,也有人在“被平均”。
你在网上看到的故事,是会骗人的。
年收入百万,不等于薪资百万。
刚毕业的大学生,进入一线城市,工资可能也就6k-8k。
年薪20w+,是很多蓝领和个体业主的天花板。
年薪50w,基本上是所有打工者的天花板。
人类绝大多数的焦虑都是源于比较。
不要被神话吓到,神话是人民集体口头创作的,想象的故事。
用以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表达理想追求。
第二,你能拿多少工资,不是老板给你多少钱,而是你能创造多少价值。
我以为只有创业的小公司才这样,但外企的朋友告诉我,他们涨薪,也类似。
要评级,评级上升,才会加薪,评级不变,薪资就一动不动。
所以人才流失率很高。
但领导坚持认为,流失的都不是人才。
想要涨薪的时候,回答三个问题:
我的工作难度有变大,工作范围有变宽,责任范围有升级吗?
我给公司创造了更多的价值和营收吗?
我在哪些方面,比以前更厉害了?
要看到变化、结果和个人成长。
如果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对方会觉得,这个人想要的薪资,远远超出了他的水平。
实力是议价的筹码,在实力不稳的时候,先积攒着。
贸然开口,诉求会得不到满足。
第三,跳槽比要求加薪,涨薪更快。但合适的跳槽机会,人在35岁之前,至多遇见三次。
中国顶尖级的外企,例如安永,宝洁,年薪的涨幅大概也就在20%左右,大部分公司只能做到10%左右。
公司内部涨薪的前提还得是,工作强度或工作职责不断上升。
从这个角度看,单靠在一家公司,实现工资1万到2万、2万到4万的稳定增长,是不太可能的。
因而很多人需要选择跳槽,来加快涨薪的速度。
但跳槽有个弊端,次数受限。
毕业后的前3-5年,换一两份工作,很好理解,因为那时候,还有好奇心,对自己适合做什么,还没有个稳定的答案。
但如果在35岁之前,你连续跳了4、5次槽,就麻烦了。
意味着你平均2-3年就换一份工作,职业没有连续性。
所以,不能总是通过跳槽来获得高薪,跳到最后,会变得无槽可跳。
每一次跳槽,都需要携带业绩。
没有业绩加持,会越跳越低、越跳越贬值。
关于人际关系:
第一,职场里,没有人有义务跟你解释。
这是我当年的上司告诉我的。
当时我们做HR,会面对很多求职者渴望的眼神。
很多人没被录用,会想要问:为什么。
我的上司说,不要跟大家讲,会麻烦。
你跟对方解释的话,第一,可能伤害到他的感情,第二,人与人认知不同,解释不清。
有一次我觉得,一位求职者过于渴求答案了,我就跟她讲,你没有被录取,是因为年龄太小。
我们领导倾向于录用一个,看起来更加成熟的人。
然后对方开始跟我辩论,年龄小到底是不是找工作的限制。
我心想,你辩论赢了我,又有什么用呢。
解释会带来麻烦。
职场上被离职了,求职被拒,有时候真的不用去问为什么。
很少有人会认真答的。
第二,不要把感情凌驾于实际利益之上。
这是我最近,对我的直播选品负责人反复强调的一点。
她是一个非常可爱、灵活又聪明的女孩,但是脸皮显然不厚(像我一样)。
我虽然做不到,但我知道应该怎么做。
你在跟对方谈利益的时候,千万不要被道德绑架。
比如对方说:
哎呀,我已经跟你谈了这么久了。
咱们已经花了这么多心思了。
我今年的任务快要完不成了。
由此,你放弃更好的条件,来跟他/她合作。
所谓的“在商言商”,不是说,不让你跟对方交朋友。
只是在我们这样,追求效率的企业里,感情或面子,没那么高的价值。
学会客观冷静地判断,到底哪一家的合作条件更好。
能给出更好合作条件的,才是你稳定的合作方。
跟你打感情牌的,很有可能到明天,就无法再合作了。
在职场上做事,还是不要掺杂太多感情因素为好。
以上五点,就是今天的分享,好好工作,努力工作。
希望工作不仅仅是我们赚钱的工具,还能够成为,实现意义的载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