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周勇//11.08立冬二日// 鹧鸪天·汉文帝绝妙的智慧与权谋/

周勇//11.08立冬二日// 鹧鸪天·汉文帝绝妙的智慧与权谋/

作者: 高山流水无情剑 | 来源:发表于2024-11-08 15:02 被阅读0次

      题记:陈周迎王,身入帝京,励精图治,始强终盛。纬武经文,天资高盛,德服天下,众归其诚。侍母床前,亲尝草药,孝行标榜,万民誉称。 休养生息,江山安定,千秋万代,贺颂佳声。

鹧鸪天·汉文帝绝妙的智慧与权谋

      惶惶入主未央宫,立心邦本汉亨通。清刑简政国筹策,薄赋轻徭民济穷。

      金瓯固,治平从,依凭周勃建丰功。榻前至孝尝母药,至令千年世拜崇。

汉文帝:天生的帝王——绝妙的智慧与权谋

      汉朝有一位皇帝,虽然他的名声不显赫,但他的能力却不可小觑。

      尽管在能力和魄力上,他不及刘邦;在治国理政和武功方面,他也无法与刘彻相提并论,但在权谋手段和深藏不露的智慧上,他无疑是出类拔萃的。他,正是刘邦的儿子、刘彻的祖父,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基础的汉朝第五位帝王——汉文帝刘恒。

      提到他的手段,连刘邦也不得不称赞他为行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刘恒的即位历程

      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母亲薄姬。关于薄姬,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薄姬原本并非刘邦的妾室,而是秦末汉初魏王魏豹宠爱的妾侍。

      魏豹曾与刘邦约定结盟,共同对抗强大的项羽。然而,几次目睹刘邦战败后,魏豹便转投项羽。然而,由于才干有限,尽管依附项羽,魏豹最终仍难逃一死,终被刘邦部下大将曹参斩杀,而其宠妾薄姬则被刘邦军队俘获。

      薄姬被俘后,最初被送往织造府。不久,刘邦途经此地,偶然遇见姿容出众的薄姬,立刻被她的美貌吸引,便将她纳入后宫。没过多久,薄姬为刘邦生下了一位皇子,这位皇子正是日后成为汉朝第五任皇帝的汉文帝刘恒。

      后来,将领陈豨发动叛乱,刘邦亲自率领大军前去平定。叛乱平息后,刘邦将陈豨叛乱的代地赐予年仅八岁的刘恒,封他为代王,自此刘恒便长期居住在代地。

      刘邦去世后,吕雉掌控了汉朝的权力。由此,刘邦曾宠爱的妃子们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惩罚,甚至有的被囚禁。然而,刘恒的母亲薄姬由于当初并未得到刘邦的宠爱,因此得以被释放出宫,前往代地度过余生。

      刘恒母子就这样在代地度过了数年,直到掌握大权的吕雉去世,忠诚于汉室的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等人开始整顿局势,逐步铲除了吕氏一族的权势。

      然而,当一切准备就绪后,另一个棘手的问题随之而来,那就是继位之人选。吕后所扶持的刘弘,并非刘邦的嫡长子刘盈之子,因此在礼法上无法得到认可,最终只能另行立帝。

      在经过众人讨论后,大家一致推举刘邦的第四子刘恒继位为帝。推举的理由是刘恒为人宽厚仁爱,且母亲薄姬性格温和善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刘恒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刘恒最终抵达长安继位,但这一路并非毫无波折。一路上,他心中充满了不安,深怕那些随行的人并非真心支持自己,心生戒备。甚至当他到达长安后,出于对安全的顾虑,连皇宫都未敢进入,而是选择暂住在长安城中的代王府。

      后来,当群臣前来拜见刘恒,并奉上象征皇权的传国玉玺,恭请他继位登基时,刘恒并未立即答应,而是先后拒绝了大臣们五次的请求,才最终同意登基继位。

      尽管如此,刘恒依然保持高度警惕,他派遣了太仆夏侯婴和东牟侯刘兴居,对皇宫内外进行了彻底清理。待确认没有任何潜在威胁后,他才进入了未央宫。

      抵达未央宫后,刘恒立即任命了自己的亲信,先是将原代国的属臣宋昌晋升为卫将军,负责掌控禁卫军,紧接着又提升张武为郎中令,专责巡视宫殿,确保自身安全。确认没有任何威胁后,刘恒才选定了一个良辰吉日,举行了登基大典。

二、帝王之路

      刘恒虽已成功登上帝位,但他的帝王之路却并不平坦。这主要源于刘邦在完成统一大业后,为了表彰追随自己的臣子,特意恢复了早前的分封制,将开国功臣及宗室亲属分封到各地担任诸侯。

      这一举措在大汉建立初期,的确起到了捍卫江山的作用。然而,随着刘邦的去世,各地诸侯的势力逐渐壮大,渐渐地,这些诸侯也开始产生了各自不同的图谋。

      最先发动叛乱的是刘邦的孙子、齐悼惠王刘肥之子——济北王刘兴居,也就是刘恒的侄子。刘兴居趁刘恒巡视代地、准备征讨匈奴之际,趁机起事。

      刘恒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中止了对匈奴的进攻,随即命令棘蒲侯陈武担任大将军,统领汉朝军队进行平叛。最终,在陈武的指挥下,刘兴居的军队惨败并被俘,这场荒诞的“闹剧”才得以平息。

      尽管这场叛乱已经平息,刘恒的地位仍然不稳。不久后,他同父异母的弟弟、淮南王刘长再次策划叛乱。然而,这次阴谋还未付诸实施,就被朝廷的官员察觉并上报给了朝廷。

      刘恒得知此事后,立刻废除了刘长的淮南王爵位,并将其流放到属地。然而,刘长尚未抵达蜀地,便在流放途中神秘离世。

      各地诸侯的叛乱让刘恒深刻认识到,在分封制度下,诸侯国对中央朝廷始终构成巨大威胁。此时,汉朝的杰出人物、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贾谊向刘恒献上了促进削弱诸侯国势力的策略——《治安策》。

      文中首先阐述了诸侯国对国家的危害,接着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通过分化诸侯王的势力,从而实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标。这一策略,实际上就是后来的“推恩令”雏形。

      然而,刘恒并未直接采纳此建议,因为他担心此举一旦实施,会激化朝廷与诸侯国势力之间的矛盾。由于担心此举会加剧朝廷与诸侯国势力之间的矛盾,刘恒并未立即采纳。

      多年后,齐王去世,刘恒才放下心来,将不再构成重大威胁的齐国作为试点,将齐国之地划分为六份,分封给齐王的六个儿子。随后,他又将淮南国一分为三,至此,两个最大的诸侯国隐患被消除,刘恒终于得以安心。

      此后,刘恒并未再对其他诸侯国采取行动,正是由于他对同姓诸侯王实施的宽容政策,间接促成了后来汉景帝时期爆发的著名“七国之乱”。

      此时,尽管内部局势已相对平稳,但外部威胁仍未解除,那便是匈奴势力的侵扰。刘恒在早期始终采取安抚求和的政策,不断向匈奴奉上礼物,然而匈奴并不满足,反而将此视为大汉的软弱无能,于是出兵南下至黄河沿岸,四处掠夺。

      刘恒见匈奴如此嚣张欺压,意识到这场战争已是不可避免。于是,他亲自前往西北的甘泉山,召集边疆的将领和士兵进行防御。随后,又命丞相灌婴率先出击,最终成功迫使匈奴退却。

      匈奴并未安于现状,在休养生息之后再次侵扰汉朝疆域。刘恒得知此事后怒火中烧,甚至一度打算亲自带兵征讨。然而,经过众多大臣的劝谏,他最终放弃了亲征的念头,决定派遣东阳侯张相如担任主将,栾布为将军,率领汉军出征。最终,汉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匈奴则遭遇惨败,狼狈逃窜。

      此事件发生后,汉朝进入了一个稳定和谐的时期,这一阶段被称为“文景之治”,也成为汉朝的一个盛世。

三、刘恒深藏不露的手段

      虽然刘恒在历史上以仁义、贤明著称,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缺乏心机。相反,他的深沉手段丝毫不逊色于他的父亲刘邦。这是为何呢?

      刘邦去世后,吕雉掌控朝政时,曾试图试探刘恒是否有觊觎皇位之心,便派人送去一纸诏书,内容大致是将他从贫瘠的代地调往富庶的赵地,封他为赵王。由于赵地十分富裕,若刘恒心怀野心、渴望更高权位,必然会选择前往赵地。

      刘恒接到诏书时心中亦是惶恐不安,他深知吕后的意图,明白自己若接受诏书,结局将如其他几位兄弟一般。于是,他便以“辅佐吕雉守护天下、镇守边疆”作为借口,婉拒了吕后的好意。

      果不其然,当吕雉得知刘恒拒绝了她的提议后,并未生气,反而笑了。但一向谨慎的吕雉仍派人暗中试探了一番刘恒。幸运的是,刘恒的演技十分高明,成功让吕后相信他不过是一个毫无野心的愚昧皇子,最终也因此躲过了一场祸端。

      其次,刘恒登基后迅速铲除了周围潜在的威胁,其中便包括了曾经帮助他登上皇位的大将军周勃。在刘恒的精心策划下,周勃最终被加上了谋反的罪名,随即被解除军权,逮捕并关入监狱。

      当然,刘恒不仅没有放过扶持他上位的周勃,连一直关照他的舅舅薄昭也未能幸免。

      然而,薄昭是他的亲舅舅,刘恒不愿承担弑舅的恶名,于是他设计诱导薄昭杀害朝中大臣,接着派人前往薄昭家中滋事,广为宣扬此事,闹得众人皆知。最终,薄昭在重压之下别无选择,只能自尽。而整个过程中,刘恒始终未露面,悄无声息地消除了这一隐患。

      第三,济北王刘兴居策划谋反后,刘恒便开始意识到诸侯势力的威胁。然而,这些诸侯大多是他的亲族,刘恒不便直接采取行动。于是,他便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通过纵容这些势力逐渐壮大,让其自然而然激起民众的愤怒,待时而动,最终再出手处理此事。

      淮南王刘长的故事非常著名。刘长是刘恒的亲弟弟,在刘恒的故意纵容下,刘长逐渐变得越来越嚣张跋扈。随后,在刘恒的有意引导下,他走上了反叛的道路。然而,当刘长准备充分后,刘恒却派人将其一举擒获。

      这样一来,人赃俱获,处理也显得合情合理。为了显现自己的宽容,刘恒没有判刘长死刑,而是将其流放。然而,刘长在未能到达流放地之前便在途中去世,究竟发生了什么,外人无人知晓。

      可以说,仁义不过是刘恒的“伪装”,而他真正的本质则是腹黑。话又说回来,一位帝王若缺乏这种心机与手段,恐怕也难以稳坐皇位。

          2024.11.08

                     

                       

                           

                           

                         

                     

相关文章

  • 权谋与智慧

    权谋不是智慧,真正的大智慧是爱。

  • 周勇//11.07今日立冬//鹧鸪天·壬寅岁立冬感怀//立冬·冬

    题记:露凝荠草,夜降清霜,满阶落叶,飞覆苔黄。寒风阵阵,掠拂芦苇,大雁声声,飞过穹苍。夕照云松,其色犹翠,水...

  • 周勇//11.08立冬二日//古风乐府·七彩云南之第三彩:自然景

    题记:云南,是一个让你不论走过了多少地方,看遍了多少风景,心底里依旧惦念的地方,云南的风景,云南的风情,都是...

  • 周勇//11.08立冬二日//七言古风·中国名山之吉林长白山//

    题记:玄武层岩,褶皱如眉,高原隆台,火山雄锥。风侵云雾,地浮绝胜,虎啸瑶池,俯瞰翠微。蓝钻一枚,银镶玉阙,千...

  • 权谋智慧

    鼠屎断案 作者:执笔言情 三国吴主孙亮喜爱吃生梅子,吩咐太监去库房里取来蜂蜜渍梅。孙亮津津有味地吃着,忽然在蜜中发...

  • 权谋智慧

    所求何奢 作者:执笔言情 威王八年,楚国大举进犯齐国。齐王派淳于髡去赵国请救兵,携带黄金100斤,车马10辆作为出...

  • 权谋智慧

    楚人过河 作者:执笔言情 战国时,楚国的国君非常有野心,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能够统一天下,如何能够争取更多的疆土。...

  • 权谋智慧

    望梅止渴 作者:执笔言情 东汉末年,那时候天下大乱。为了统一天下,平定不服从统治的诸侯,丞相曹操长年领兵讨伐诸侯。...

  • 今日立冬

    成为更好的自己 11.08 / 星期五 农历十月十二 立,建始也;冬,万物收藏也。古人的立冬,...

  • 周勇//11.19立冬十二日//五言古风·立冬·冬景·冬意(十)

    五言古风·初冬再赏芦苇六十八韵 刚健亦阿娜,英姿更婆娑。 望云枝力挺,沐沼根固泽。 湖边增春趣,河畔吻秋波。 形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周勇//11.08立冬二日// 鹧鸪天·汉文帝绝妙的智慧与权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vvfj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