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人们说,创新有时需要灵感,写东西灵感也起着很大的作用。灵感到底是什么?科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
灵感,也叫灵感思维。指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
“瞬间”,“突发”,都表示一个字“快”。可见“灵感”体现出“快”的特性。
百科上进一步解释:
灵感是:灵验;灵应。即不用平常的感觉器官就能使精神互相交通,又称远隔知觉,是指无意识中突然兴起的神妙能力。
搞创作的学者或搞研究的科学家,他们常用灵感一词,来描述自己对某件事情或状态的想法或研究。
实际上灵感不仅在学者和搞研究的科学家身️上时有发生,这一奇妙的感觉,有时也会发生在普通大众身上。
看到一幅画,一张照片,一个景物,触动了自己的内心,忽然就有了想说说的感觉。
看书看文章时与作者在某一点上产生了共鸣,就有了一种想与之交流的冲动。
但你发现没有,这瞬间的感觉或冲动,如果你没有采取行动马上记下来,稍纵即逝的思维就滑过了,再怎么想也没了当时的感觉。这可能就是灵感显现吧?体现了“瞬间和快”的特性。
在灵感暴发时,要马上记下来,这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如果你不能及时地记录下来,灵感等于无迹可寻。所以灵感通常发生在学者和科学家身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作为普通大众,怎样记录偶尔在你身上“春光乍现”的灵感呢?没什么好办法,别偷懒,随时记下,这是检验你是否能迅速捕捉灵感的能力。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你有想说的冲动时,别犹豫,马上写出来,哪怕只是只言片语,也为你日后的回忆增添色彩。
那天看到一篇记者采访张艺谋的报导。其中就说到了灵感的问题。
张导述说了许多自己在创作中的灵感,特别是近期众人瞩目的冬奥开闭幕式。
冬奥闭幕式“折柳寄情”的演绎,灵感来源于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
“柳”与“留”谐音,表达对即将离别的亲人、朋友的挽留之意,留住亲情和友情。而“折柳”一词寓含“惜别”的意思。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就已经有了这层意思的表达。
诗人李白所写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也表达了以“折柳”寓意送别,离别之意。
正是这些古人的习俗、诗句,激发了张导团队的创意灵感,使冬奥和冬残奥会的开闭幕式给观众留下美的回忆。
灵感是一种多么令人向往的感觉!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灵感呢?
多读书与智者交流,是激发灵感的有效方法。以书为友,让自己的灵感暴发,从而创作出让人喜爱的佳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