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小班的小朋友在一起玩游戏,孩子A和B追赶着孩子C,边追赶边喊:“小偷,小偷……”。
他们玩得很嗨。然而旁边的家长不淡定了。
“不可以叫别人“小偷”哦,这样很不礼貌!”
“被别人叫“小偷”,会很不开心哦!”
“你们可以把“小偷”换一个名字吗?”
……
然而,孩子们不管不顾,依然热火朝天地游戏中。
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思考一个问题:“家长这样的介入,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
先来看看家长们介入的初心,我想大概如下:
1.家长面子问题:无论是被叫“小偷”还是叫别人“小偷”的孩子家长,都会面露难色;
2.“小偷”是个不好的名词,要纠正;
就以上两点,谈谈我的观点:
家长的面子问题,是家长要去面对的事,与孩子没什么关系。
“小偷”在那一个游戏时刻,只是一个名称,孩子们没有去想它的好坏,也没有人会因此而不愉快,留下的只是一地的欢声笑语。
但是,在家长们一次次地提醒中,却学会了赋予“小偷”负面的意义。
因此,我主张:孩子们玩得很愉快,这个时候没有必要去介入引导。
那么过后呢?又该如何引导呢?
如果你是其中一位家长,你会怎么做呢?
欢迎留言,共同探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