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一周的学习落下帷幕,回顾学习中的点点滴滴,有惊喜,有感动,有思想的碰撞,也有认知的升华……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换一个视角看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核心,驱动着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师行为的变革。评价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直面高考这个指挥棒,或是不同学段的海量考题?其实不然,所有外显评价的最终目落点应该是促进人的发展,学生的发展!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提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各学科也提出了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通过教学形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应提升学生在面对复杂环境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问题解决以及思维能力提升尤为重要!这是高中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是培养未来公民的重要途径。
然而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教育变革让我们措手不及,无论是“互联网+教育“”带来的教育信息化2.0,是翻转课堂2.0,还是教育信息化2.0,这是一个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是一个变化的时代,如何应对教育大环境的变化是我们每个人要考虑的问题。我们不敢说翻转课堂2.0对于各学科教学一定有效,但是在课堂中尝试使用信息化工具提升教学效果应该是不错的选择!我们需要拥抱变化,让信息化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大放光彩!
总之,新的教育评估和评价框架是一个基于证据的、全视角的测量和诠释框架,是分析OECD成员国教育评价政策和实践的重要工具,它勾勒出了一个整体评价的图景,为各国的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
如叶显发教授的七色光logo,他认为七色光包括关爱、多样的课程、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质量究竟如何评价,传统的纸笔评价方式显然不能适应当下的发展需求。由此,外适性、个适性的教学质量评价应运而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