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者杨炳兴
杨兄名叫杨炳兴,也是一名军人出身。冬泳人怎么这么多当兵的?难道是军人骨子里有股血性,适合游泳运动?也未可知。
杨兄1953年出生,按他的说法,他这辈子工人、农民、解放军都干过了。他还打过鱼,当过鱼民,他说打鱼辛苦又危险,是赌命!所以,自己买鱼从不讲价钱,打鱼的不容易!当然。他的主要社会身份是军人,或者说他自己认可并为之骄傲的职业是军人。他当了十七年兵,在吉林汪清和延吉的山沟里,为国防建设默默地奉献着一个年轻人的青春岁月。退伍转业后,老杨成了大型国企的管理干部,在大连机车厂造火车头。这对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太重要了,新中国的经济,整个国家的物流运输,在一个漫长的岁月里,是由火车拉着奔跑的,而大连机车厂就是中国建造火车头的最重要的基地。从这个角度讲,杨兄又为中国的工业建设出了一把力,这辈子也值了。
杨兄在佳木斯刘英俊烈士雕像前(1985年摄)
杨兄身上有股英雄气概,这和他当了17年兵,又在惊涛骇浪中打过鱼不无关系,环境造就性格嘛。攀谈中得知我是黑龙江佳木斯汤原人,杨兄说他去过佳木斯。他问刘英俊牺牲的地方,那地方还有吗?我说还有,有一座雕像,还有一座刘英俊纪念馆,那是佳木斯的一个英雄记忆,也是全国人民的一个记忆。
杨兄本人就是一位刘英俊似的英雄,他也在佳木斯救过人。1985年黑龙江发大水,杨兄受部队委派前往黑龙江伊春、佳木斯一带,慰问家里遭受水灾的战友家属。那时已经12月份了,黑龙江早已是天寒地冻的隆冬时节。杨兄穿着崭新的军装,军容整齐,走访了受灾战友的家庭,把部队的温暖带给饱受水灾煎熬的他们。任务完成,临离开佳木斯,他去防洪纪念塔附近的松花江边码头游览。远远地望去,辽阔的松花江灰茫茫的,不远处停着几艘冰封在江中的船,有三名十二三岁背着书包的孩子正在江面上玩耍。突然,意外发生了,冰层塌陷,一个孩子掉进了冰窟窿里,另两个孩子一边拉拽冰窟中的孩子一边大声呼救。那个年代,人们有了危险,首先想到的就是亲人解放军,而解放军战士也是把人民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随时准备为人民利益献出自己的一切。冰窟窿距离岸边有三四十米距离,从高处的江边护栏下到江岸又有一段距离,杨兄听到呼救声,立刻毫不犹豫地奔下江岸,跑向孩子遇险处。到了跟前才看清楚,原来是打鱼人凿开的冰窟窿,重新封冻后冰层薄,撑不住人的重量塌陷了。冰窟窿有两米长一米左右宽, 危险在于:一尺厚的冰面距离下面的江水有一米左右的空间,掉下去的小孩两手把在冰面上,下半身浸泡在冰水中,另外两个孩子根本拉不动他,时间久了很容易也被拉入冰窟窿里,如果掉到下面的江水中,卷入冰层下面的激流中,就必死无疑了。冰窟窿里的孩子棉裤被水浸泡比较重,两脚蹬空使不上劲,拉了几次也没把孩子救上来,手忙脚乱中杨兄自己也险些滚入冰窟。危急之中,他趴在冰面上,让两个孩子按住两条腿,双手拽住小孩的后背,费劲力气,终于把孩子救了上来。这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左右,天就要黑了,气温更低了,孩子的厚棉衣棉裤浸得瓜瓜透,转眼间就冻得梆梆硬,人已经冻得神智不清了。当时周围没有别人,杨兄赶紧帮助把孩子移到江岸上,一位交警见状帮助拦了一辆汽车,迅速把孩子塞进车里,飞快地送走了。 救人的杨兄甚至都不知道孩子姓什么叫什么,也不知道是被送往医院还是家里了。人们光顾着忙活孩子,忘记了救人的解放军叔叔。杨兄见孩子已安全,默默地离开,当天晚上就乘火车离开佳木斯返回了部队。
杨兄在佳木斯火车站前(1985年摄)回到部队他也没有说起过这件事,这次遇到我这位佳木斯人,才提起了几十年前的往事。他说,也不知道那孩子怎么样了,现在也该是四五十岁的年龄了。
听了这段故事,我感动了。佳木斯人,你们还记得1985年12月的那天下午,在寒冷的北江沿儿,那位救了孩子默默离开的解放军叔叔吗?那个寒冷的晚上他离去了,救人的事迹被他埋藏了36年,从未向人提起。可是佳木斯人不会忘记,那个英雄的故事一定被他们记在了心底,直到今天还在时时温暖着他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