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前五分钟——“习习早知道”
每堂课前课间十分钟,课代表找本堂课教师明确检查内容(复习、预习)和教习内容,可以直接拿教师的备课本,也可以抄写下来,并在五分钟前通过一体机展示出来,让学生早做准备。上课后5分钟,教师必须将相关内容进行3—5人的提问,回答有误的学生施以惩戒。
这样一来,可以“逼”老师有准备,做规划;二来可以“逼”学生复习或预习,帮助学生落实知识点。
提倡大家在课堂最后5分钟,明确留给学生本课要点,也就是下一堂课的检查要点,让学生进行整理和记忆。
2、 青春成长档案
一人一档案。建议用好一点的牛皮袋,打印上学校的logo,值得让学生长期保存。最好在教室里设置一个档案存放处。
指导制定两个达标分数线。
第一个分数线是绝对分数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大学目标,制定切实的学习计划。比如想要考湖北大学的学生,依据今年的高考分数580分,确定自己的绝对目标分数是580分,再分配到每一科中,语文120分,数学130分,英语130分,物理80分,化学70分,生物70分。
第二个分数线是相对分数线。依据今年的分数线,特殊分数线是540分,也就是自己每次要超过特殊分数线40分。制定表格,将每次考试成绩与此进行对标,明确得失成败。
注重学生自我分析和教师“跟踪”关爱。大型考试之后,班主任下发档案袋,并用30分钟,组织学生用纸笔写下自己的考试得失和心得,再分发给关爱教师,关爱教师根据学生所需,与学生交谈,并在学生心得之后写上鼓励或提醒的话语。结束之后,放进档案袋。
这样的话,一来让关爱学生有迹可循,让教师关爱有针对性;二来让学生稀里糊涂地看待成绩,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的位置。
3、 新教师的教案督促
新教师的备课必须写详案,提前一周,在教研活动时交与师傅教师检查,并签字(注明日期),才能上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