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748510/3a60a8f835779af8.jpg)
买上《皮囊》这本书已好几天了,除了看韩寒、刘德华和李敬泽写的序外,就像到岸的船一样自动停了下来。
当然不会束之高阁,因为是随身带着的,但就是没有翻看的欲望。
也许是我也不例外,沾染了这个时代的人人都有的通病,手机不离手,眼睛不离屏,戒也戒不掉的。
上飞机前,思考如何打发好几个小时的空中时光呢?最终决定还是拿出这本书来。
这个时代,说实话在很多公共场合看纸质的人不多,我也不是要特立独行,还是拿出来看看。
在值机柜台前,专门交待工作人员把桌位调前面一些,被告知是紧急出口,结果登机后变成了最后一排。
最大的感觉就是两个字:气愤。心中有骂那个值机员无数遍,觉得都不为过。
飞机上人稀稀拉拉,和空乘交涉几分钟,最终不是我要的满意结果。看到我有怒气,空乘又来解释,我说,请不要来打扰我。
打开《皮囊》看起来,希望自己的心能跟着一点点平静下来。
《皮囊》这本书的第一个故事,它名字就是《皮囊》,刚开始阅读,那个空乘好心地过来帮忙打开了射灯。
我抬头看了一眼,没有啃气,她讪讪地离开了。我继续看书,内容讲的是作者母亲的外婆阿太,就三页半,短小精悍。
我觉得阿太是个牛人,是个狠人,更是个坚强的人。
在女儿去世后,她骂骂咧咧,跑来跑去地张罗这张罗那的,就是没有哭。后来得到的答案:“因为我很舍得。”
她连切菜跟剁排骨一样很用劲儿,把自己手指头剁了,自始至终,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她还把年幼的舅公扔到海里学游泳,差点溺水而亡,被邻居们救起,隔几天又扔到水里后,邻居们骂她没良心。
她说:“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
这话太经典,也是这篇文章的灵魂。
她九十二岁了,上房去补窟窿,一不小心摔了下来,还挪着凳子,到门口去坐,等作者的身影。
直到她去逝后,母亲给作者留了一句话,作者才明白阿太的意思,也明白了阿太的生活观: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着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
最后一句:阿太,我记住了。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看完后,又看了一遍,有点意犹未尽。我拿出手机来,开始一点点地敲字的时候,那个空乘又过来搭讪。
问我在写读后感吗?应该回答,是。结果冒出来的,请不要打扰我。
也许脱口而出的,是心里话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