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人建构主义转向社会建构主义是当今建构主义的发展趋势。社会建构主义主张,人是在社会文化情境中接受其影响,通过直接地跟他人的交互作用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的。
一、从个人建构主义到社会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知识论主张一切的知识都是学习者在作用于多样的现象,并从其自身的经验中引出某种意义之际,由每一个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建构主义强调,重要的是在认识的形成过程中对于外在的认识对象不是“发现”,而是“建构”。
在个人建构主义看来,作为主体的个人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能动地交互作用于作为客体的环境,从而变革、建构认知结构,这就是学习和发展。个人建构主义关注个体的知识建构甚于交互作用的过程,他们认为如果概念、模式、理论等能证明它们对于自身被创造出来的情境脉络是适宜的,那么它们也具有生存力。"
在社会建构主义看来,人是在社会文化情境中接受其影响,通过直接地跟他人的交互作用,来建构自己的见解与知识的。社会建构主义受到两种理论的支撑。其一是社会心理学家格根的“我沟通,故我在”的理论。其二是维果茨基的发展理论。
二、知识的社会建构与教学创新
社会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知识观和学习观,是在20世纪80 年代开始盛行于国际教育界的。社会建构主义可以说是一种关注学习者的潜能,支援学习者基于自己的意义发现而展开文化创造的教学思想。在社会建构主义看来,人的学习是一种情境认知。情境认知不是封闭于个人头脑之中的认知过程,而是同周遭环境中的工具、符号、语言乃至人际关系等媒体和功能性资源的交互作用之中生成的认知过程。社会建构主义的“情境认知”和“文化实践”的概念以及它所倡导的“学徒制学习”“合作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为我们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社会建构主义提醒我们:
1、学习不是“个人头脑中的符号操作,学习是同环境、他者‘协调’,‘构筑’知识的行为”,是“人们不断地相互合作的社会过程及社会交互作用的产物”。而课堂教学归根结底是一种“以对话为媒介的交互作用的文化实践活动”。
2、学生是积极参与意义建构过程的主动学习者,知识是由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及个人通过适应与发展而逐渐建构个人的理解的。而“学习共同体”的社会环境对于学生个人的知识建构有其独特的重要性。
3、“知识是学习者各自能动地进行信息搜集,在各自的情境与语脉中建构的。教学不是单纯地记忆信息,而是搜集适于情境的信息,并同既知知识关联起来重新建构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