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芬心理学习笔记
如果一个人始终认为外面的人的支撑还是很重要,哪怕自己修好了,也想获得其他人更多的认可、重视,这是自己给自己的爱不够。
只有自己给自己的爱、认可、重视足够了,足够到自己内心的爱能够溢满出来,你才不会觉得外界的认可、爱、重视没有那么重要了。那份期待,就像我们伤口上结了痂,痂脱落了,你的内在开始圆满起来,你的心开始明亮起来,这是你要走的路。
否则,你做的疗愈只是让自己变得足够好,让他们重新欢迎你,你对外界抓取的这个期待,会使伤疤一次一次被揭开,一次一次流血又长出来伤疤。
所以当你的这份外求的期待真正消除掉的时候,当你内心生的喜悦,自己给自己的力量增加到足够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时候才会有本质的转变,并且你需要从本质上知道,你所有的苦恼的最终原因,是因为你的内在造成的。所以只有当你觉得你自己的内在本身它是完美的,那些曾经的痛苦过往,你现在是可以自我疗愈的,它不是一个问题,它是一个资源,他给你带来生活中的一个助力,这时候你会获得很大的转化。
很认同老师说的,当我们不停向内求,让自己越来越好的时候,我们就会越来越喜欢自己,而不再向外求,别人的认同已不再重要。
太在意一个人,就会在他面前不自在,你会很紧张,很装,害怕说错话,脸红害羞,各种都来了,你反而就拘束了自己,会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因为你在乎他怎么看你。
面对你越在乎的人,你不把他当回事,把它当成普通人,越不在乎他的时候,你放松了自己,反而你就自然了。你更自在,更放松的那个时候,是你最有魅力的时候。
提升个人能量的方法:
去接纳自己的各种状态,不喜欢社交,容易疲劳,也不要责怪自己,用最真实的一面去生活,这样就会轻松快乐很多。
能量不足的人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如果你做不到去屏蔽那些负面的情绪和声音,可以自己走远一些,去划分清晰的界限,守护好内心的边界,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多结交一些高能量善良的朋友,和这样的人相处久了,慢慢的你的能量也会被带动而提高。你的状态也可以慢慢地得以提升和改变。
拼命去证明自己,其实是很辛苦的,徒劳无功。我们总是习惯了想通过证明,来获得别人的认同和尊重,但其实我们得到了什么呢?
神话故事当中的西西弗斯,每次当他快要到达山顶的时候,巨石又滚落山底。因此,他每天需要循环往复地去折磨去消耗自己。
其实自我的证明就是我们内在的西西弗斯,每天推石头,石头掉落,最终你会发现,它是徒劳无功的。
这个自我证明的背后,是因为我们内在对自己深深的不信任、不确定、不接纳,我们想要通过外界的爱、安全感、关怀,来填满自己内心的这个洞。但是这个世间,哪有一种对你永恒的爱,是从他人之处求得而来的呢?
所以你要做的事情,是让自己真正能够拥有一种内在的确定性,内在的自我接纳和价值,不是把生命消耗在外在的证明,外在的索取上面,勇敢的活出你自己,才是你真正的幸福的归宿。找回自己内在的力量,不再被他人的眼光评价而左右。
![](https://img.haomeiwen.com/i23243071/fa53dfb77db2749c.jpg)
当你愤怒的时候,如何觉察自己?当你愤怒的时候,真的是仅仅觉得他做错了吗?
如果一个人的内在是非常清明,不混乱,他不会有那么多愤怒。之所以愤怒是因为内在是混乱的,愤怒的底层其实是无助,愤怒的背后其实是悲伤,甚至是很深的挫败感和羞耻感。
愤怒其实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觉得自己不好,自己的状态不好,所以展现出去的,就会直接投射在他人身上。
心理学上讲踢猫效应,那个猫成了替罪羔羊,一个无序的人,他很容易把自己内在的混乱,都给释放到外面。
当愤怒慢慢有了觉察,它就会软下来,原来我伸出去的这个指责手,剩下的几根手指其实是朝内的,慢慢把手收回来,放到自己的身上。其实是自己的心受伤了。
缘分走的时候就要去祝福,但是很多人会非常的执着,得不到我就一直抓取,这种情执非常严重。
哪怕已经分开了,心里一直都是粘连和牵挂在这个能量上,这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伤害。
爱自己永远都是最重要的。尊重缘分来,尊重缘分走。就像樊登老师所说的,成年人面对感情,有和无都是要感谢。
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男人,女人不要做灰姑娘的美梦,因为王子是靠水晶鞋来记住灰姑娘的。
面对感情,男人比女人更现实。
精进自己,提升自己,自我负责,才是终生幸福的开始。
亲密关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关系中没有安全感,你的内心是焦虑的、害怕的。
如果说关系不成长,一定会来到一种要么吵个没完,要么变得很枯燥、很无聊的状态。
关系需要疗愈和成长,关系有疗愈和成长的价值。
看不起你的,只有你自己。
女性祖先的低自尊,低自我价值,你要去讨好男人,这是中国女人集体潜意识的一种模式。像小公主一样骄傲的女人,其实它背后的能量,还是我对你好,或者我的傲慢,也是为了要索取。索爱的表现形式不一样,内在那个低自尊的点都是一样的。
特别是不够爱自己的女性,就会容易吸引一些,对你不够尊重的男人。
就算全世界的人不爱你,你也要爱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