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万物皆有源,我们要看到背后的道理、模式、模型、原型、为什么?这才是人类得以不断进化的源泉力量。
但这“原型”怎么建?怎么才能确保你这“原型”知识是正确的?这就要谈谈人类的认知方式。
一、归纳法。
人类的认知模型大致有两种方法:归纳法、演绎法。


归纳法就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事实再总结出一套经验出来,但它很不严谨。
1、前提性错误(时间)。
我们常常根据一些现象、事实下结论,比如:
在我们过去的经验里,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所以将来太阳还会继续从东方升起;他以前是小偷,工地里的东西丢失了,一定是他拿的;他天天早上步行上班,所以他今早还会这样;......。类似这样的经验很多。
但这里其实隐含着一个前提认知:将来会跟过去一样(连续性假设)。但真的会这样吗?不见得,谁也不敢保证。所以这种经验并不可靠。
2、范围性错误。
比如:我看到的非洲人都是黑皮肤,所以非洲人都是黑皮肤;我在亚洲看到的天鹅是白色的,我在非洲看到的天鹅也是白色的,所以全世界的天鹅都是白色的;......
就是以偏概全。直到十八世纪哲学家休谟首先发现了归纳法的谬误:即使所有前提都正确,结论依然有可能错误。
你地球上的天鹅是白色的,但其他星球呢?宇宙之外的无穷未知呢?
我们常用的归纳法就这两种:时间归纳法、空间归纳法。归纳法很简单,我们人类99%甚至100%的知识、经验,就是靠“归纳法”,积累起来的。人类大脑使用的黄金法则就是:能不用脑就不用脑。
二、演绎法。

既然归纳法不可靠,人们又发展出另一套方法:演绎法。“演绎法”最早是由2300年前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发出来的。
“人都是会死的;(大前提)
亚里士多德是人;(小前提)
所以他会死的。(结论)
”
演绎法就是通过已知模型推出新模型。它的关键是:只要前提是正确的,结论就正确。但问题是我们的大前提很多时候也是经验得来的,就像“人都会死的”。
怎样确保你的大前提正确?唯一办法就是,前提必须是另外一个更高链条的演绎推理所推导出来的一个结论。
大前提必须是天然地、真实地、元器件的,能担当起知识(真理)推理的基石,故称之为“第一性原理”。
归纳法基于经验”,是“内容”的归纳;演绎法基于“理性”,是“模型”的演绎。东方人喜欢用“归纳法”,西方人习惯“演绎法”;思维模型的差别,也是中西文明、文化的一种本质差别(就像中西医)。
2018102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