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讲座的内容是特级教师王曜君的《只要上路,总会遇到庆典——科研策动与课题研究引领的实践分享》。这个题目就非常吸引我,只要付出努力,总会有收获,也许收获在遥远的明天,但要相信,一定会有收获。
因为太喜欢今天的内容了,王老师的幽默风趣让现场气氛活跃中带着思辨,特别是王老师科研中的细致让我们震撼,那种细致可以说是叹为观止。因为喜欢,所以百度了王老师,进了王老师的网络名师工作室,各种听课感悟、教学设计、教育新闻扑面而来,可见王老师是非一般的大家。
摘录了网上一段老师听完王老师讲座之后的评价:
王老师身上有几个鲜明的特点:自信,自信到狂的地步;独特,独特到疯的地步;智慧,智慧到绝的地步。他之所以自信到狂的地步,那是因为他有底气狂,他可以口出狂言,但是他做得到,有何不可?他之所以独特,是因为他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另辟蹊径走出了自己的教学特色;他之所以这么智慧,那是他用他的心用心铸造了他的教育事业,铺就了他智慧之路。
这与我们今天见到的王老师是一样的:自信、独特、智慧。王老师的金玉良言也是字字珠玑,摘录如下,以便以后翻阅:
1.因为改变,所以有了科研;
2.任何一个孩子的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在他自己的实践体验过程中提高的。
3.变是永远不变的。
4.没有真正的融入,就不知道里面到底会发生什么。
听了王老师的讲座,最大的感受就是“细”是科研之根本。
一、课题规划、选题、设计方案要“细致”
课题规划,是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一直以为,规划是在选题之后的,听了今天的讲座之后,才发现规划应该在选题之前,规划与方案并不是同一个概念。规划是在确定选题前对有意向的选题进行信息检索、分析,确定是否可行。而方案设计则是在确定选题后,进行整个课题的架构,这个过程必须非常细致,确保课题能够顺利进行。
二、课题操作方案要“精细”
讲座中,对我启发是对操作方案的重新认识。回想自己所做的课题,其实也有操作方案就是每次课题的开题报告其实类似于操作方案。但对比王老师的操作方案,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够细致。王老师呈现的案例中,他的分解都是非常细的,通过研究支柱的分解、切片分解等方式,细到每个月要完成哪些任务,使每个分支都成为一个小课题。分解是否合理,分解时候细致,成了课题是否成功的关键。
三、课题实施过程材料收集要“细化”
课题实施过程中,会有许多材料积累,王老师建议我们收集材料要“勤勉”,不管是自己实践的一手材料,还是各种讨论的二手材料,抑或是他人的、查阅的材料,都要及时收集。更重要的是要讲材料细化分类、分析、拓展。不要等到要结题了,才匆匆忙忙进行材料分类。
当老师在台上讲这些话的时候,似乎觉得就是在说自己。自己就是那个,做好一件事后,把资料一放了事的家伙。什么时候细化分类呢?结题的时候。所以过程当中材料的价值没有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想来也是很可惜,只差一个分析的距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