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晨读是真的晨读,虽然不是清晨,毕竟还是早晨。
早起的原因,是因为全员核酸检测,十点要截止的,也是因为昨天睡得稍微早些,睡满七个多小时,就够了。
晨读文章说的是,疫情期间于女士在曼哈顿开了一家实体书店,别人都说她疯了,没想到书店生意很好。
渊源老师讲完短文,又发了一通感概,说近些年连锁书店和网络书店铺天盖地而来,那些有特色的实体书店渐次消失,还真是有点怀念呢!
勾起我一些回忆,年轻时,苏州有很多实体书店,观前街和石路的新华书店规模大书多,但是路边的小书店小书亭,也经常可以有所斩获,记得南门商场门口的一家书亭,除了报纸杂志,各种中外名著和流行小说都有,当时我们吴县机关在东大街11号办公,我几乎每天或隔天下班后就要去书亭看看,自行车骑过去不过几分钟,黄昏倚在书亭边缓缓翻着书,是莫大的享受。
那时每周会去一两次观前街书店,每次去都会抱回大堆的书,然后焦虑不安地想“上次、上上次搬回来的书还没读呢!”
后来就释然了,哪怕买十本我只读一两本,那我买一百本就读一二十本,每年买一千本的话,就能读一二百本,也不错啦!反正我有足够买书的钱!
说起来我真是有福之人,进书店从来都是想买就买,八九十年代每年都可以买一两万元书的人,在全苏州也不多,记得当时有一张纸质的会员卡,在新华书店买书,店员会在上面填上册数和金额,每年年底都会接到书店电话,邀请去开座谈会,说是我当年买书名列苏州前十,好像有几年还是第一第二呢!
后来有了网络,动动手指书就自动飞来,再后来有了孔网,想觅的旧书都能找到,无限感慨赶上了一个美好的时代。
今天这样一个桑拿天,躲在空调里读着书,回忆逛书店的美好时光,忽然牵挂起钮家巷7号的文学山房,年近百岁的江老先生还会每天去书店坐坐吗?那是一个浓浓书香味的地方,心向往之。
7/12:
今天背诗190首,都是简单的。
确实有点累了,名人馆归来强撑着浇水一小时,然后就想躺平了。
名人馆楼老师约我为志愿者讲一场谢毓元院士特展,心虚得很,《谢毓元传》还没读完呢,不好讲,就把时间定在了下周。
本周五上午有诗词课,罗老师他们把这课定名为“少年时诗词微课堂”,挺好的。
明天要把这周微课堂的讲稿写出来,还要把这周要练的八字飞花令整理好,还要自己背到滚瓜烂熟,才能稍稍定心。
还有费穆,还有包天笑,对了,还有一个之前约好的“园林里的状元足迹”讲座也要准备,虽然以前做过PPT,好像还需要改改。
有点压力也是好事,受人喜欢被人需要,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