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岁头上动土"是中国的一句老俗语,它表明一种文化忌讳。过去人们认为,不信这种忌讳,真的会招致灾祸。太岁头上动土也叫犯太岁,原指命理学中的冲克岁君,也就是指本命八字中有与岁君流年天干相冲克的五行。现代往往用来比喻触犯强暴有力的人,也用来指挑战强权,用鸡蛋碰石头,比喻触犯那些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人和事,有时也用来比喻敢于攻破科学禁区的精神和行为。
罗李华说:“犯太岁”在命理中,与五行生克和太岁的“生、克、制、化,刑、冲、合、害、破”有关。生,指生助,帮助太岁;合,指,好合,与太岁相合,往往代表当年会有好事。反之,“克、制、化、刑、害、破”等,是冲克或破坏太岁,与岁君不和,通常会出现得罪小人、冒犯领导上司、冲撞长辈等状况;得不到长辈或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处处受挫。全年运程反反复复,时好时坏,身体上容易出毛病,容易破财、招惹官非口舌之事,生活压力大、心情压抑。容易出现意外变动、小人破坏、官司、健康欠佳等不良情况,有时严重者的灾祸,也会防不胜防。若是方位犯太岁,则不可动土,不可建造、挖掘、打桩等工程事宜,也不能往该方位泼洒脏水秽物。否则会引来不良后果!
太岁,最早出现在《荀子·儒效》篇中,而避太岁的信仰则是从避岁星的占星术中分化出来的,两种信仰在战国时代常常混淆,一直要到汉代以后才逐渐厘清。据唐代杜佑《通典》记载,北魏道武帝时,已立“神岁十二”(即十二个太岁神)专祀。
道教吸收民间流行的记年方法,并提出“本命”的说法,称凡本人的出生年六十甲子干支之年,叫本命元辰,本命年。如某人出生于甲子年,那么甲子即是其本命元辰,甲子年即是其本命年。本人的出生日在六十甲子的干支,叫本命日。如某人出生于甲子年丙子日,那他的本命年是甲子年道教认为六十甲子即六十星宿,六十甲子就成了六十尊元辰星宿神。
太岁亦称岁神,又名岁星,顺星。我国古代记历用六十甲子,由天干地支循环,六十年为一周,每年由一位太岁轮值,太岁能祛除邪魅,奖善罚恶,掌理人间祸福之事,为值年太岁,俗称为岁君也。
太岁源出于古代的天体崇拜,木星是每十二年绕太阳运行一次,所以人们也将木星称为是岁星或者是太岁。也有人说太岁是中国古代天文和占星术中虚拟的一颗与岁星(木星)相对并相反运行的星,随着岁月的流逝,后被演化成一种神祇信仰。
在古时候,太岁是民间奉祀的神明,并且认为是一位凶神。在古书当中也有着记载:“太岁如君,为众神之首,众煞之主,有如君临天下,不可冒犯。”太岁是划分周天为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经一次,都有特定的名称,说太岁某一年在某一方,在西汉时期开始,人们就认为这一方是不能够动土、建筑、迁徙、嫁娶等事宜。要是犯太岁动了土,会招来灾祸。
关于在太岁头上动土招来灾祸的记载,在唐代《酉阳杂俎》一书中:有一个叫王丰的人,在太岁头上挖坑,就挖到了一块肉,大小如牛一般,还会蠕动,于是王丰就将其填埋,但是这块肉会跟随着填埋而生长。王丰见状十分害怕,立马抛弃而逃跑了。经过一个晚上,王丰的兄弟奴婢在几日之后都全部暴毙而亡,就只剩他的女儿存活下来。
所以,在古时候要是有什么动土的事情,都会先探明太岁的方位来避开它。元明之后还特意设有专坛祭祀太岁。之后,人们也将别人侵犯自己怒斥“太岁头上动土”,来显示自己的威风,这也就是太岁头上动土的由来了。
那么,假如我们犯了太岁,该怎么破解呢?
一、拜太岁,最适当的拜太岁日子一般都要在每年的年初之时。参加“拜太岁”的注意事项:前一晚不食荤、酒,需沐浴,穿着洁净衣服;“拜太岁”时间:正月初一、初二、初三、初五、初七、初八、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七、十八、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五。请法师做送太岁法事。
二、请太岁符,随身佩戴。
三、低调行事,礼让谦卑,不行得罪他人之事,不说得罪他人之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