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近期成为了大家热议的话题,因为这柄悬在互联网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落下了。
12月1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阿里巴巴投资收购银泰商业股权、阅文集团收购新丽传媒股权、丰巢网络收购中邮智递股权三起收购案进行行政处罚,虽然处罚缘由是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但由于其援引《反垄断法》,导致一石激起巨浪。
自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第一次对互联网企业开出罚单,虽然罚款金额只有150万人民币。
然而,悬在互联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却长达十年之久。
互联网反垄断的第一声惊雷
众所周知,互联网反垄断第一案是发生在2011年360与腾讯的“3Q大战”。
依靠安全软件起家的奇虎360从2006年推出“360安全卫士”通过采取永久免费策略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成为国内最大的安全软件企业,也成为当时继腾讯QQ之后最大的客户端软件。
原本一个在即时通讯,一个做安全软件,二者相安无事,各自安好。
奈何年轻的腾讯仍然在版图扩张的道路上奋勇疾驰,看到安全软件的巨大市场忍不住插上一脚,于是在2010年诞生了功能和界面都酷似360安全软件的QQ医生。
虽然敏感的360很快意识到这一苗头的严重性,迅速采取措施应对,导致功能尚不完善的QQ医生被大量卸载。但以敏捷迭代著称的腾讯迅速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将QQ医生升至4.0版,并更名为“QQ电脑管家”,基本涵盖360安全软件的所有功能,且用户体验较佳。
如此,二者开始针锋相对。
2010年9月,腾讯通过强制QQ用户安装QQ电脑管家挤占360生存空间,360开启反击。
同月,360声称腾讯QQ在未经用户允许的情况下窥探用户聊天记录及相关数据,引起用户恐慌。360趁机发布针对QQ的“隐私保护器”,监测QQ行为。
对此,腾讯的应对措施是起诉360不正当竞争,并联合金山、百度等公司发出《反对360不正当竞争及加强行业自律的联合声明》。
10月,360推出“360扣扣保镖”,称其可以全面保护QQ用户的数据安全,而腾讯认定其为“外挂”行为。
11月3日,腾讯采取了两败俱伤的举措: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若想运行QQ必须卸载360软件,强制用户二选一。
随后,政府部门介入,双方和解。
而后四年内,腾讯起诉360不正当竞争经二审判决胜诉;奇虎诉腾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经二审判决败诉,表示QQ并不具备市场支配地位。
这场互联网反垄断第一案最终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地落下帷幕。
虽然从表面上看,腾讯在诉讼案中均获胜,但其在关键时刻的二选一操作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口诛笔伐,腾讯最终“赢了官司,输了舆论”。
反垄断之剑为何在现在落下?
3Q大战结束后,腾讯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自我诊断,决定放弃之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扩张方式,转而凭借资本优势通过投资并购的方式建立企业生态。
而这也是国内互联网头部公司广泛采取的方式。
在之后的十年时间内,国内互联网企业们纷纷忘记了悬在头上的反垄断之剑,开启了野蛮生长的黄金时代。
比较普遍的扩张形式是:在创业企业尚不具规模的时候先抄,抄出一模一样的东西后凭借巨头强大的流量和资本优势强推,迅速将小公司扼杀在摇篮里;这招不行就挖人,高薪带走精英人员,让初创公司成为躯壳;此举还不行,那就投资或收购,反正大厂们有的是钱。
于是,从2011年开始,在漫长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内互联网企业基本都被打上BAT的烙印,尤以阿里系和腾讯系最为著名,除却在夹缝中一跃而起的字节跳动。
在互联网的灭霸时代,贯穿的是扭曲的资本逻辑。此时,能够制衡灭霸的,就只有国家逻辑。
反垄断的号声之所以在现在这个时候吹响,一方面在于互联网企业的野蛮生长已然对国计民生造成损害,从P2P暴雷到蛋壳的破裂,影响的不仅是二级市场的股民,还有平凡生活中的百姓;另一方面在于,巨头们的手伸得太长了,不仅对中国的金融体系指手画脚,还妄图通过补贴大战的老手段抢占生活消费品市场,不能不引起相关部门的警惕。
互联网反垄断的序幕虽已拉开,但具体走向如何,斗鱼与虎牙合并案的调查将会传达出重要讯息。
最后,希望互联网巨头们不要只关注老百姓的几颗白菜,而要把目光投向星辰大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