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前面都做不到,各位家长只好靠自己努力了,当上海淀六小强的老师或清华北大人大的教职工,让孩子变成二代。毕竟,如果拼孩子拼不过别人,就只好拼爹拼妈了...
数学题不会做,不一定是数学问题,还可能是语文的问题——阅读理解不过关。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语文基础没打好,不管学什么学科都会碰到文字理解方面的问题。
建立在大语文基础上,也就是孩子平时阅读和思考的广度和深度。而仅仅靠刷题,是无法适应这种趋势的,家长需要调整纯应试的做法,从小培养孩子的素养和眼界。
一般来说,随着孩子长大,各方面素质也会慢慢提升,这其中,好的家庭教育能成为关键的助推力。说到底,一个人接受教育,就是用文明来矫正本能,提升格局并发挥潜能。
人们总认为中国优质资源稀缺,所以北大清华才这么难考。其实头部资源在哪里都是稀缺的,英国人考牛津,剑桥,美国人考哈佛,耶鲁,都一样要刻苦努力,在哪里都没有轻松的成功。
其实世上90%的孩子,即使不学习,不应付考试,他也不会腾出手来发展出什么特别的创造力,个性倒是有了——就是特别叛逆的那种。
从目前看来,高考还是一种相对公平的机制,其底层逻辑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奖励的是努力,而不是权力和金钱。
领导力的5个层次:1职位。人们追随你是因为他们非听你的不可。2认同。人们追随你是因为他们愿意听你的。3生产。因为你对组织所做出的贡献。4立人。因为你对他们所付出的。5巅峰。人们追随你是因为你是谁以及你所代表的东西。
高层次的领导力是发自内心的激情和热忱,驱动自身做更好的自己,并愿意为大家服务和奉献,引领众人前往更高的境界。
培养孩子的领导力,是要激发他生命的激情和内驱力,自己推动自己,关注并服务于自身以外更大的世界。
一个人的存在,如果没有使得世界变得更好,那么,他自己拥有的金钱和财富,又与我们何干呢?又有什么值得我们赞美的呢?
优秀的前提绝不是假装,更不是父母的静心安排,而是发自内心的真实。
平时娱乐以去大自然活动或读书为主。
人生的选择——到了自己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会留下些什么?人们会记得我什么吗?我有没有正面积极地影响过他人的生活?
王小波,一个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应当有诗意的世界。---------这诗意,或许在非洲,或许在落后的农村。如果只和现实的金钱,地位,名利,个人享受挂钩,那是功利,而非诗意。
每个家长都纠结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比起人生意义的大问题来,这些都是小问题,只是路径不同而已。然而,这路径必然影响教育的深度,越是好的学校,越是好的教育,越是会引领你走向意义这条精神道路,越是会鼓励奉献和付出大于索取。
触及灵魂的好教育就是要追问生命的意义,请问你了解这个“风险”吗?
一生这么长,谁还没个厌学期。---我不想放假,我想上学,上学就能见到我的好朋友了。
能进入适合自己的学校并且喜欢上学,这是非常幸运的。
我不是不喜欢学习,我只是不适应也不喜欢原先那所初中,让我从早到晚坐在教室里,没有运动,也没有朋友。
老师和家长要从生物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由于孩子精力旺盛而引起的混乱无序,而不应该简单将其归结为故意破坏纪律的野蛮行为。
大多数孩子并不是多动症,他们只是缺少和年龄相称的活动和玩耍时间。如果给他们充分的活动自由,他们也可以做到高水平的自我控制和遵守纪律。
学校最吸引他的地方,是可以和同学一起踢球和打球。而她喜欢学校,是因为那里有她喜欢的老师和同学。与人打交道,其实这也是一种广义的学习,等孩子以后到了社会上,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性绝不逊于考试成绩和学业水平。
学校到底是个什么地方?我们一直以为学校就是一个学习场所,帮助孩子提高成绩,通过考试考上好大学,将来找到好工作。但是,对孩子来说,他们之所以愿意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背着沉重的书包去上学,是因为学校是让人交友的地方,让人运动的地方,让人游戏的地方。
学习,不仅是狭义的语数英,学习体育和运动,学习音乐美术,包括交往,冲突管理和团队合作,学习组织活动,锻炼情商,这些都是学习,更是教育。很多孩子并不讨厌学习,只是不喜欢大人定义的狭义的学习,也不讨厌学校,只是不喜欢从早到晚都呆坐在教师里被动地接受知识。
铲雪机父母,一个富有的家长像铲雪机,为孩子提前扫除前往成功路上的所有障碍,让孩子不必遭遇失败,挫折或丧失机会。
养孩子就像开公司,前期是要不断投入。比起创业,投资孩子的成功率更低,肯定收不回成本。但我也认了。
那些被过度开发的孩子,走上社会后怎么样了?
家长关注孩子的每件小事,掌控他们的每个细节,目的就是让他们将来能实现父母为他们精心打造的计划:进入名牌大学,找到好工作。
过度养育的父母,其实心中有个假设:孩子自己不可能成功,除非我们可以随时保护和纠正。现实中,这个假设并不正确,父母对孩子所有的养育,都是为分离做准备的。拖他们后腿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做父母的。
父母给了孩子最好的安排,却没有给他们自我生存的能力。
如果孩子考上985,他就是考生中的前2%。考上清北就是万分之二。
对学习兴趣不大,成绩很一般的普娃,最好的策略是差异化生存,因材施教,培养一技之长。
千万不能在该奋斗的时候,却选择了佛系。
教育是广义的,升学和生活中碰到的困难就是最好的教育。
空心病,失去学习和生活的动力,找不到人生的目标。
我们家长真正要培养的,是孩子的内在动机,也就是为了对学习本身的兴趣而学习,而不是为了学习带来的好处而学习。
我们身处不确定的世界,教育,是陪孩子在不确定性中成长。教育理念重在探索中坚守,摇摆后坚定。
重点是培养孩子的习惯,品格和内驱力,同时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沟通方法,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我们不想落在后面,但我们也不是要冲得最快,我们需要的是跑得够持久,如何增加耐力和分配体力就变得非常关键。
分数只是一种结果,父母无法直接管理结果,必须从过程管起,以更长期主义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学习和成绩。
中考不是考难题,而是看学生能不能把会的题都做对。这点女生占优势,因为细心。男生的问题是,觉得会做了,就不动手了,但一做还是丢分。
拉大孩子之间后天差距的关键:时间管理能力。
看到别人家孩子,先别气急败坏地拿自己和人家比,而是先拿自己和别人家孩子比比,你就会变得心平气和,没有任何脾气。
学习还得妈妈抓,妈妈管得严点儿好,自己管不住自己。
对于自律性比较差的孩子,特别是男孩,他们自己都意识到,学习是需要人管的,比家长放任自己或者完全让自己摸索要来得更有成效。
她们更清楚孩子的优势和劣势,讲究心理学,有坚持也有妥协,懂得取舍,因材施教;她们认为过多地打扮包装自己是浪费时间,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工作,看书和研究教育上。
阅读敏感:引入桥梁书,从讲故事过度到孩子自主阅读。
想象力,创造力:阅读,旅行,开眼界,多对话,多鼓励孩子的想象力,学习表达和协作。
准备度是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体现在能力和意愿两方面。能力是孩子表现出的知识,经验,技能与才干。意愿是孩子表现出的信心,承诺和动机。
以周末或假期陪孩子写作业为例:1早起布置任务,晚上复盘检查。家长在布置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要说明验收标准。如果孩子比较大,比如小学高年级,可以让他学会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和大人一起讨论是否合适。学习过程你就不太用管了。2引入奖惩机制。3让孩子参与规则制定和复盘。
让孩子主动学习,需要激发孩子的参与感和内驱力。在每天或每周复盘时,让孩子先说,对自己的表现做一个总结:有什么是自己做得好的,什么是做得不够好,可以进一步改善的。等孩子自己思考过了,家长再提出自己的建议。对自己制定的规矩,孩子会格外有积极性去遵守。
不要随意增加任务。不然,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做得再好再快也没用。反而会带来更多学习任务,就容易失去学习动力。
孩子缺乏努力的动力。不只是努力学习,还有努力生活,努力工作。孩子既没有改善生活的欲望,也没有什么高远的理想。
从机会来看,比起欧美发达国家,中国还是有比较大的阶层流动空间,从高考制度就可看出。
金钱本身并不是目的。
拥有更多选择权,才能做到淡定从容。一个人如果有内在的能力并能持续创造价值,那他就不会过于惧怕和担忧外界环境的改变。
海淀最好的教育资源,说到根本上,是家家户户特别是海淀妈妈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也是海淀孩子在学习上不懈的努力和拼搏。
教育里80%的焦虑,对孩子来说,是可以通过努力去解决的。家长要做的事,就是在自己保持终身学习的同时,通过科学养育,让孩子也努力学习。
孩子喜欢的,孩子擅长的,有社会价值的,这三条交集的,就是孩子的核心价值和竞争优势所在。
博雅教育--通识教育,更多地研究看起来比较虚的东西,比如文学,艺术,哲学。
真正的教育,是培养一个人拥有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批判性的独立思考,时刻的自我觉知,终身学习的基础以及获得幸福的能力。
尽管不会完全禁止孩子玩游戏,但是会约束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并且从小就鼓励他们进行更有益的活动。如果在孩子小时候没有建立起温和与坚定的约束机制,没有培养出看书运动的好习惯,没有训练出抵制诱惑的定力,到了孩子稍微大点儿特别是青春期,再想管就比较麻烦。
写作业不是家长最该管的,电子游戏和手机才是。
限制和禁止使用电子产品,如果是家长给孩子从小定下的规矩,而且能严格执行,一以贯之,正常的情况下孩子就会养成习惯,自然也能够接受。就怕家长不能制定明确的规矩,或者制定了规矩不能严格执行。
5-9岁孩子,每天观看电子屏幕的时间不多于2小时。
教育孩子,你不必要求孩子做到完美,自制力惊人,但需要给孩子一定空间来探索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孩子愿意接受教育和服从管理的前提,其实是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长的陪伴不能仅仅是形式上的陪伴,而是必须以身作则,放下手机全身心和孩子在一起。家长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不是自己怎么说,而是自己怎么做。
空心病的核心是狭窄和脆弱的价值观,人生的目的只是追求金钱和地位,学习和工作只不过是追求这一目的的手段。
学习就和人生一样,总不可能样样喜欢称心如意,除了少数的精彩时光,大部分时间还会枯燥无聊甚至辛苦困难。
孩子小时候不会介意家长的学术水平,更在乎的是家长的参与和陪伴,这样才能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好感和投入。
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请记住,这个世界上并非每个人都具备你拥有的条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