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上网是比较晚的,大概也到2011年左右。
那时看到新闻啊帖子啊下面的评论,都比较纯朴。不像现在充满各种抖机灵还有嘲讽。
正如,你不会对一个了解不多,甚至以为了解很多的陌生人,当面嘲讽。
以前上网麻烦,现在距离近了,反而攻击性的语言多起来。
二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互联网中。我们似乎可以离那些名人,成功人士更近。
但其实是更远的。
因为,你非常容易发现,他也是有缺点的。在放大镜中,没有人看到全局,只是各取所需。
大家看到,更多得,却是不足。
就好像我们看自己,可能容易放大优点,回避缺点。
看待外界,容易夸大危险。
三
站在不同的视角,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比如看这一段话:
“我认为未来淘宝上可能90%的内容都是视频的方式来承载,包括直播。就跟当年我们觉得90%的交易会在无线上产生一样,视频内容占90%未来也很可能会发生。”
杠精可能就会说:
这段话太可笑太没常识了。你知道全是视频,网页会变成什么样子吗?你知道视频价值占多少带宽和资源吗?
图文的方式,是最直观和有效率的。我看半天的视频,我看图文两三秒结局。
视频我至少要看一分钟吧?
让我想到坚果R1发布会后,全网都是TNT的表情包。
“安静!吵到我用TNT了”
四
那段话是淘宝总裁蒋凡讲的。
有许多趋势,是反常识的,但是符合直觉的。
因为你拥有了以前的知识,所以就不容易注意到。
这个过程中,每一次科技进步,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一次学习的浪潮。
比如文字需要学,机器需要说明书,人们得会操作逻辑。
就连以前会用计算器,都会觉得厉害。可对于一个刚接触的小孩,操作起来是自然而然的。
现在许多中老年人,常感慨,小孩子不用学就会用手机和各种触屏设备。
你得承受一些学习成本,被你忽略了。
五
图形化是符合直觉的,看到什么就去操作什么,但在当时,键盘是更具有效率。
直到如今,键盘仍然高效,你需要学习许多的快捷键和快捷键的设置。
其实是挺有意思的。
我们看到图形化的界面很酷,但许久以后,一些人们认为使用键盘更酷。反而又转而去学习一些古老的方式。
这两者是不矛盾的。只是一个学习成本和普及人群的区别。
同样的,手机上能做的事情很有限,以前是这样的。
但手机太方便了,太便携了。一定会成为一个普及的计算中心。
语音可能也面临着这样的境地。
六
未来视频成为主流内容,看上去比文字是低效的。但在现在看来,也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几年前,各种社交网站,还在大力推动图片流。
现在全是视频流了。
而那些精英看不懂的快手,成了普通群众记录生活的新方式。
门槛低更直观,一直是趋势。
七
前一代人,通过学习巩固他们的地位。而科技的发展,无情地抛弃他们已有的优势,普及给了下一代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