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始的担心到现在的淡定,6周时间,我感觉已经适应了每天1000+的写作节奏,哪怕是现在我还没有完成,我都没有那么大的焦虑感,因为我知道只要我开始写,总会想说点什么。
今年9月30日经济学晨读88天的持续行动结束后,我想着不能懈怠下来,要让自己继续忙起来,然而国庆节的前四天假期,我躺平了四天,10月5日我决定做点什么,于是立Flag在下次晨读小组活动开始前,重新开始坚持日更,并且把这个想法放到了我的经济学结营仪式上。肉肉贝听到了我的总结,建议我参加千字文写作小组,我大概了解了一下小组的情况,到申请加入小组,纠结了7天,在肉肉贝的鼓励下,10月12日我递交了《写作小组入群申请》。我曾经有过日更600多天的经历,但都是不公开的,写的比较随意,字数也没有要求。对于我来说,最难的不是写文字,而是正儿八经的写文字,我必须把写出来的文字设置为公开才能分享到小组群里,这就要求我要理性客观的去梳理自己的思想然后再输出。
加入写作小组这两个月来,我日更不辍,已经写了70篇,其中千字文小组文章63篇。我是一个自控力比较差的人。参加晨读小组如果不是三个全面日毕的“高压线”,不是S老师的“精神吊打”,不是绝大多数队友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不是队长、副队们的付出,我很可能坚持不到现在。加入写作小组也是如此,队友们积极努力的行动,队长严格的小队管理,让我不自觉的跟上了脚步。
我觉得我的改变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努力从一件事中深入思考。比如听课感悟、秋天的第一顿火锅。写作手法上,比较程式化,概述、思考、总结,努力做到有明晰的主题、自己的观点感悟、客观理性的分析等等,结果是越写越拧巴。
第二阶段,努力从队友的文章中寻找灵感。遇到了一些事情可以深入去思考,没有遇到呢?有一段时间,我为每天写什么而焦虑。迫使自己多去阅读点评他人的文章,学习更多写作方法和技巧。用心去看总会有原来还可以写这个的感叹。一群人在一起做一件事情,真的可以碰撞出火花。
第三阶段,发现生活原来有很多值得记录。就像《持续行动》这本书里提到的,只要生活值得过,就值得记录。说起来,我从肉肉贝的文字里受到了很多的感动,贝贝笔下那些生活的小美好,简单而又温馨。让我感觉到不是生活无趣,而是自己的内心少了一束光。有时候会觉得想写的东西有很多。
第四阶段,写作时间缩短了,质量还没有跟上。完成1000字已经不能困扰我了,但是如何把所想凝练成可读性高的文字,还在摸索中。其实我也知道,问题的症结在哪,就是看的太少思考太少,就像一直低头走路的人,忽略了沿途的风景。
参加写作小组第7周了,每周我都对自己说,要多看书多看队友的文章,但是行动力一直没跟上。我要努力继续让自己忙起来,一旦适应了现在的节奏,我就重新调整学习任务,让自己保持在一个合适的学习压力下,继续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