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多管闲事
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

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

作者: 阿果悠悠 | 来源:发表于2016-05-30 14:55 被阅读379次

每到周一上午,班里总有几个学生完不成星期天布置的作业。作为一名一线老师,难免会有一种挫败感,既生气又无奈。教育决策者一边强调着,要还假期给学生,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一边又对老师百般考量,各种成绩排名,各种量化考核。—边推行着素质教育,一边又以分数论英雄,各种活动选拔学生的方式从来都是按排名的高低来运作。夹缝中求生存的老师们,左了不行,右了不对。甚至留不留家庭作业,都会被单位限制,被家长指责,被世人诟病。

今天,班里又有4名同学没有完成礼拜天的作业。我郁闷,无处发泄。憋屈,无处排解。倾诉,无对象,爆发,无目标,于是,便将自已的小情绪用沉默不语遮掩起来。把烦躁的心思交给一本书。

一个人的成长教育,本就是多元化的,受个人的生活和环境所制约,社会、家庭、学校,从不同的角度,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和知识积累,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多数时侯是不起作用的。

与其无谓的苦恼,不如努力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

郑板桥在《赠君谋父子》中说:“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

追着学生的屁股不分场合不分时间的催要作业,既使算不得是多管闲事儿,至少在各种政策中没有明文规定。教师无权,又不允许强制,实在无法反转学生这种无声的抗议。说轻了,人家当你的话是耳旁风,逼急了,一句:“教委规定,小学生不允许留书面课外作业”足以令你瞠目结舌,无言以对。”

与其不自量力地做剃头担子一头热,不如捧起书本修练内心的自己。一切不合适宜的自作主张,都是在自讨苦吃。

修心,甚于修身。生活中的一切淡漠,都有它滋长的土壤和因缘。性格中的恬淡与平实,就是虔心修练的结果。就如现在。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把苦闷撒进书中,在静静的阅读中,与另一个自己对望。认清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没什么不好。

我没有能力改造别人,但可以通过读书来提升自己。读书,让我这离名利场,这离是非窝,成就一个真实的自己。

朋友小静,外向,热情,认识人多,门路广,办事左右逢源,支持者众。听着她爽爽的笑,侃侃的谈,旁若无人的品评时政,没有艳羡,没有追捧,执一本书,把头埋下去,在角落里读。世界上的表达情感的方式林林总总,适合别人的,自己未必能操纵得得心应手,适合自己的,别人未必看得上。在静默中等待,在等待中寻找,总有一款生活方式适合自己。

不逼别人,也不逼自已。淡淡的,平静从容,就好。

让自己安静下来,就去读书好了。

虽然,这种调节方式,别人未必能懂。

相关文章

  • 读书明理

    多读古书开眼界, 少管闲事养精神。

  • 一日一书

    多读古书开眼界, 少管闲事养精神。

  • 2022-04-21

    捡拾好诗好句: 赠君谋父子 郑燮 〔清代〕 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 过眼寸阴求日益,关心万姓祝年丰。 阶...

  • 少管闲事养精神

    郑板桥曾在《赠君谋父子》中说: “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 在人潮如流的都市里 越热闹越孤独 越孤独越沉默 ...

  • 多读古书开眼界 少管闲事养精神

    很喜欢清代诗人郑板桥这句格言: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 快要将明代遗留的波斯语语言著作《回回馆译语》的单词...

  • 专注自己,悦纳他人

    郑板桥在《赠君谋父子》中写道:“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 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总爱伸手管闲事,...

  • 一世多艰,寸心如水

    如果交朋友是一种伤害 请选择离开 郑板桥说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 只有频率相同的人 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不...

  • 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

    作者:佚鸣 1、见事做事,问事不知,闲事少管,没事早回。 2、人生有四大多管闲事:扶烂泥,雕朽木,翻咸鱼,烫死猪。...

  • 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

    每到周一上午,班里总有几个学生完不成星期天布置的作业。作为一名一线老师,难免会有一种挫败感,既生气又无奈。教育决策...

  • 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记《传习录》

    清代礼部尚书张英有一副对联:读不尽架上古书,却要时时努力;做不完世间好事,必须刻刻存心。“吃一堑,长一智”,智慧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xnf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