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想,一个女人对“婆婆”的认知,大概是从成为儿媳妇开始的。
而一个女人对“婆婆”这个角色真正的思考,往往是从自己生了儿子开始的。
我就是这样的。
儿子刚会说话的时候,我总爱逗他:
“世上最好的人是谁?”
“妈妈!”
“宝宝最爱的人是谁?”
“妈妈!”
“宝宝以后娶的媳妇对妈妈不好怎么办?”
“不要她!“
几次之后,老公就受不了了,满脸的鄙夷:“你别神经了,他现在懂什么!“
另一闺蜜更生猛,她说:“我儿子以后娶的媳妇,必须经过我同意。如果他不听我的,我就直接告诉他——媳妇和老娘只能选一个,你要选媳妇,我就去shi!”
说完又马上警觉:“那他要坚持选媳妇呢,我是不是只有去shi了?”
被她笑得肚皮抽筋。
前段时间跟一个儿子已上大学的女客户聊天,她说某天无意间在QQ空间看到儿子发的说说“我有女朋友了”,瞬间心被掏空一般,对着屏幕泪如雨下。明知不该这般自私狭隘,明知母爱是一场目送和分离,仍旧哭到不能自抑。
大概每个生儿子的女人,都要经历这个过程吧。纵使短暂心痛,仍能坦然接受,得体退出,送上支持和祝福,在调整和适应中,学习做个明理通达的婆婆,这才是一个智慧母亲该做的事。
而那些如临大敌、绝不放手、死磕到底,将未来儿媳视作死对头的母亲,无一例外的,都可能面对最糟糕的婆媳关系。
请输入图片描述
我总忍不住想,作为未来婆婆的我们,如何逃开这种悲催命运?
我一度认为,婆与媳,其实是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轮替。
前面许多年,做婆婆的,趁自己身板硬朗,多帮衬一把儿媳。后面许多年,儿媳心存感恩,多孝敬一下婆婆。这当然是皆大欢喜的理想模式。
而这几年,在养育儿子的过程中,在与婆婆一起生活的磨合里,我越发清醒地意识到,做婆婆的挑战,其实是一场自己跟自己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较量——
你用前三十前培养出什么样的儿子,你的后三十年就拥有什么样的儿媳。
你培养儿子自律、自立、自强,他就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婚姻难题,就有更多担当去化解婆媳关系。
你纵容儿子懒散、软弱、逃避,他的婚姻就越容易是一摊扶不上墙的烂泥,你一把年纪还得跟着操心劳力,出力不讨好。
原来这一切,首先取决于你自己。
刚有儿子的时候,我一度也陷在“儿子第一,老公算屁”的误区,与老公疏离,对婆婆淡漠,也曾因诸多矛盾和龃龉差点放弃婚姻。但最后,我选择了与另一半直面问题。
那晚我与老公谈至深夜,最终达成共识:
我要改掉在孩子面前数落他的毛病,树立孩子心中父亲的威望。他要克服懒怠,作出榜样,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
生活赋予的每个角色,都是一场全新的挑战,他必须和我共同承担,从无豁免。
婆婆属于过去,儿媳来自未来。而我们活在当下。
朋友说,你真是闲的,儿子刚六岁,就琢磨着怎么当婆婆。
我不是闲的,因为我清楚地意识到,婆媳问题的背后,说到底,是为一个母亲的格局和教育。
当你以身作则地做一个宽厚的母亲,发自内心地尊重他的父亲,你的儿子才会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才有能力在未来获得趋向圆满的婚姻。
当你身体力行让儿子看到你是怎样做儿媳,他逐渐成熟的三观,就会清楚指引他找一个怎样的妻子。
你要用你的智慧,在成长路上教会他如何做选择,而不是在婚姻大事面前,去替他做选择。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其实说的都是“吸引力法则”。
他内心阳光,就不会找一个精神阴郁的伴侣。他人格健全,就不会选一个心理病态的爱人。
每个坚强果毅负责任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位智慧的母亲。
每个软弱怯懦无担当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蛮横的女人。
还曾听闻一个骇人观点:女人结婚之所以叫“新娘”,就是要把男人“老娘”职责接过去,继续把男人照顾好。
简直是不可理喻。
如果一个男人娶老婆是为了找第二个娘,那就请他留在家里跟他的亲娘终老吧。
如果一个婆婆找儿媳是为了给她的儿子找另一个娘,去代替自己接管她儿子的吃喝拉撒,那么请继续将您的巨婴养在自个儿家,别放出来祸害人了。
故去的杨绛先生说:“我跟谁都不争,跟谁争我都不屑”。这是人生智慧,更是一个女人的坦荡、从容与清明。
日日与儿媳斗法的婆婆,她自己当年也必不曾被善待过。
当下与婆婆撕的媳妇,未来与儿媳也不会融洽到哪里去。
千万别以为,你生的是女儿,你不必当婆婆,这一切就可以幸免。
女儿在更大概率上会成为母亲的复制。你跋扈,她便跋扈。你忍辱,她亦忍辱。你可以教她斗法,却无法成全她幸福。
不必抱怨姑娘“女大不中留”,也无须指责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
为人父母,是一生的修行。
你修好自己,修好与另一半的关系,你的女儿,才不会得公主病, 也不会是苦逼命。你的儿子,才不会患上直男癌,也不会成为妈宝男。
而那时,我们才有更大的可能,成为一个优雅老去、慈爱宽厚的老太太,才有更多的机会,享受恬淡顺意怡然自得的晚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