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读书,季羡林老先生的一本散文集,叫《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里面有一篇,重点谈到了知识分子的性情;其中有几句令我印象深刻,季老先生引用了三个词,第一个是苏轼说的“人生识字忧患始”,第二个是杜甫说的“儒冠多误身”,最后一个是欧阳修推崇的“诗必穷而后工”。
季老先生说的大概是知识分子会忧国忧民,会时而自大骄傲、时而谦卑“出世”。我很浅显,谈不上是知识分子,只能就着我看见的几句话做表面的感想——人生识字忧患始——我向来忧愁苦闷,除却学生时代的片刻风光之外,进入社会以后,诸事不顺,郁郁寡欢,想成就事业、发家致富,现在更是只想没有负担地过自己想过的日子,这些理想似乎是离我越来越远了。如今两鬓已参白,说到底,就是半辈子都“郁郁不得志”,于是忧愁便像我的影子,永远甩不掉,除非我消亡……
很显然,我处在这样的境地里,读到“人生识字忧患始”这样的文字,自然会多想一层:难道,是我会识字坏了事儿?细想之下,恐怕不是的。苏轼、杜甫、欧阳修们说的“忧患”,恐怕是治国施政这般天大的抱负之忧患,而我这样的普通人,总归是要囿于柴米油盐酱醋茶这等忧患的;这与识不识字,没有半点关系,识字了要吃饭,不识字也要吃饭。
近来因为工作不太顺利,又摆脱不了“以物喜、以己悲”的劣性,更是徒增烦恼了。昨日还在想,我若是再次抛弃这份工作,我还能干啥呢?同样是季老先生在这本书中说过的话,一个人要在这世间做成点事情,少不了三个因素:一个是才能、一个是勤奋,还有一个是机遇。对照自己记事以来的经历,在哪件事或是哪些事上,我称得上“有才能”呢?似乎没有,真要挑一个出来说,大概只剩下看书和写字了——其实写字,或说写文章,也不是特别擅长的,不过是学生时代,因了作文而频得师长的赞赏,真要自己写出什么惊世文章,那是万万不能的。再说勤奋,我勤奋吗?好像称不上。与勤奋对等的,恐怕是坚持,而坚持恰恰是我最为欠缺的。没了才能与勤奋,哪来的机遇?!
忽然想到“敦煌女儿”樊锦诗的故事,“一生择一事”,而且恰是自己喜爱的事儿,真是幸福!最近看到有简友写文章,颇以为然:人这一辈子,要想成事,首先必须想明白三件事:第一,什么是最正确的事儿?第二,什么是最重要的事儿?第三,什么是最喜欢的事儿?时时审视,找到这三件事的综合处,勤奋发力,就是人这一辈子,最可能成事的事儿。
对于自己来说,什么才是最正确的事?说不上来,世俗地说,大概就是能挣钱养家的事吧;什么又是最重要的事呢?大概还是能挣钱养家的事。既然前面两件事都一样,第三处,最喜欢的事,大概就是我应该勤奋发力的地方了吧?那么,什么事,是既能挣钱养家、又是我最喜欢的事呢?思索再三,好像不存在这样的事:我喜欢看电影,但是无法挣来柴米油盐;曾经还沉迷游戏,照样换不来钱米,还得损害眼睛、身体;我也喜欢读读写写,可是,一样的毛病,换不来衣食无忧啊!
时时审视,我想,大概就属“读读写写”最接近“三事合一”的要求了,前提是,我要让读读写写产生经济价值。怎么才能让它产生价值呢?这是个令人烦恼的问题。
我的忧患,何其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