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因为信仰不同而造成的冲突屡见不鲜,中国有近代的文化大革命,在西方更是有长达千年的中世纪这一黑暗时代。其中少数人是获利者,大多数人却是盲从者、狂热者。这些人为什么会盲从或者狂热?因为他们相信了自己看到的“事实”,听到的“观念”,并以此形成了信念,却没有去追溯此种“事实”和“观念”的真正来源及其可信程度,于是最终丧失了理性的具有批判精神的自我。
在现代观念中,我们总说思想是自由的。思想自由吗?是的,我们无法强制控制人的思想,如果能够控制,在精神层面不能百花齐放的世界将是极其无趣的。信仰作为思想中较深的层次自然无法被控制,但这并不意味着信仰就能够被放纵。正如克利福德所说,从微观的角度信仰无论大小都是个人的信仰体系中的一部分,任何一个看上去似乎毫无影响的信仰最终都会体现在行为上,行为的结果便会对他人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对后续新的信仰的接受过程;从整个社会的信仰体系来说,个人的信仰是社会信仰体系的组成和来源,我们所有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宗教,其来源不也是个人的信仰?因此无论从微观还是宏观来说,追求自身信仰的正确都无比重要。
但值得怀疑的是,信仰存在绝对的正确吗?并不尽然。当我们听说别人去议论一个人做出什么事,有什么样的人格时,我们可以去求证,以此延申当我们听说人物或事件等客观信息时,理论上讲我们都能够去追溯信息的来源是否正确,无非是愿不愿意花费这样的时间精力去验证而已。但我们不能够花费时间精力去验证时间的正确性时,个人认为应对一切保持适当的怀疑。而另一种还能验证的信仰,则是关于建立在理性和逻辑基础上的科学的信仰,各个学科有着自己的基础理论,并以严密的逻辑一步步由此发展壮大,因此关于科学的大多数信仰我们也能去验证。那关于这类的信仰我们什么时候应该去怀疑呢?当逻辑链条中间的某一环不是那么严密,或者是该学科的基础理论因为条件的变化不再适应时,我们便应保持警醒。最后还有其它的信仰我们无法去直接验证,比如关于道德、关于宗教、关于政治等等。比如道德,我们所信仰的种种道德是如何而来的,又是否正确?圣人从社会行为中总结出这些道德的条目,但其正确性却是后人所赋予。又比如关于宗教,宗教的诸多传说是真的吗?恐怕不是,然而其教义却传播了多年。因此在这些精神层面上的无可追迹的信仰又应如何判定?我不知道流行的一般答案,于我而言则会引用《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来作为标准,“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无论是宗教或者是道德,如果其本义或者后人对其本义的用法是利他且推动社会进步的,我会认可,否则这样的信仰岂非太过局限,又有何意义?至于政治信仰理解尚浅,暂不做评论。
总而言之,追求自我信仰的正确性犹如追求真理,对于个人而言是某种义务但却并非强制,同时也是每一个有独立思想之人应有的自我要求。只是在追求这种正确性的过程中方法不一,对此原文也已做描写,便不再赘述。
最后不得不承认的是,无论人类社会如何发展,我对于是否每个人都会走上这一保持怀疑精神的过程本身却留有怀疑态度,情感和欲望会无时无刻不导致信仰和思想上的偏差,真理或者是真相亦不是大多数人的追求,至于程度如何,恐怕因人而异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