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信息有卵用?
那天在看得到的专栏,隔壁一同事看到,就说每天微信、微博、今日头条那么多新闻都看不完,为啥还要花钱去买专栏。我笑笑不语,继续看专栏。
过了一会儿,他闲着无聊又说,虽然一整天看了一大堆东西,其实脑子什么也没记住,回过头全忘记了,也不知道看些什么。
我突然感觉,对呀!大多数人每天接收到各种信息,但都没卵用啊!
回过头对这位同事说:“大兄弟,你知道什么事学习金字塔吗?”
他一脸懵逼:“What?”
学习金字塔
学习金字塔,顾名思义就是以金字塔的形象表示学习效率。从上到下分为七层:听讲、阅读、声音/图片、演示、讨论、践行和教学。
比如说你的朋友第一次去约会,请教你:
你微信告诉他要怎么做,他可能约会的时候啥都忘记了。
你发了一篇约会指导给他看,他会努力让自己不要紧张。
你发一段视频给他看,他会记得前面几句开场白要怎么说。
你当面教他怎么做,他会记得找准时间牵手。
跟他聊一聊如果冷场怎么办,他可能会先去背几个段子到时候可以用。
他去约完会回来,知道了下次冷场的时候可以用一个吻解决。
后来他去指导别人怎么约会了,他也就是老司机了。
这样是否能理解呢?也就是说主动实践能够让知识留存率更高,就像学画画一样,看别人的作品和教学,始终不如自己动手来得好。
每天我们接受的信息,光看和读其实都起不到什么作用,还不如把其中一些关键点记录下来,跟同事聊聊,或者根据这些观点写几句自己的思考。
回头在饭局和酒局上,还可以作为谈资更别人扯扯,多爽!
读书图个啥?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读书究竟有什么用?
这个问题引起了很多的讨论,很多人觉得读了很多年的书最后连找个工作都很难,是不是白读了?甚至一些父母认为,书不要读太多,早点到社会里面去摸爬打滚混经验好了。
读书真的没用?其实不是读书没用,而是读了没用出来,或者说不知道为什么要读书。
就说大学选专业,一种是选热门的,另一种是选父母长辈推荐的,很少人会选自己想读的专业。没有兴趣就没有主动,所以读完大学除了拿个毕业证,想想也没有学到啥东西,学了也不知道怎么运用到工作中。
最后大家都在叹息,究竟是你上了大学,还是大学上了你?
读书和选专业都是一个道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去学习,才能出效果。有那么多内容可以选,要学会做减法,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读这一门?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比如说领导让你写篇报告,半天憋不出几行字,你肯定要去看应用写作方面的书,而不是去看经管类的;你想学习心理学,你不会去看理财类的书。有目的地去阅读,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也不会让大脑产生知识恐慌。
不知道大家在买书的时候,是不是都会先看一下目录,然后看一些评价,或者到豆瓣搜一下评论。现在书的宣传都太好了,特别是腰封,噱头十足,但是内容还是欠缺。要是有试读的环节就最好不过了,基本可以确定这本书是不是适合自己读。若是没有,结合别人的评价和目录的大纲,也可以决定是否掏钱买。
读书图个啥呀?不就是增长下自己的见识和知识库嘛!要是没有带着问题去阅读,没有形成框架地浏览,看完也就忘了,这书真的跟没读一样!
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
现在的学习方式太多了,视频、音频、图文、书本,还有线下大班课。对于各种形式,笔者认为技能类和知识类学习的方式,使用不同的方式效果相差还不小:
自学技能:视频>图文>书本
自学知识:书本>图文>音频
技能知识入门:老师授课>视频>书本
技能类课程跟着视频操作比看书要快上手,而知识类的信息看书又比听来得好。
开始入门的时候,有能力的情况下,找老师授课比自己摸索可以节省更多时间,同时还可以获得更多别人不知道的技巧。这就是为什么说免费才是最贵的,因为免费说的都是皮毛不深入,你可能听着挺带劲,但往深度就没了。而有老师授课一来可以监督自己,二来学得快信心也上来了。所以真的像学习某种技能,条件许可的话千万不要吝啬学费。想让自己的学习变的有效,必须主动学习,去实践。如果你实在做不到,就花钱找个老师监督你吧,花了钱你才有动力去花心思,对吧?
当然有人喜欢买书自学,这对于有自制力和毅力的朋友来说,也未尝不可。自学摸索出自己的套路,等到学成,还可以去教别人,达到知识变现,多愉快!当然如果你有拖延症和自制力差,还是不要强迫自己了,不然很焦虑的。
总结下:提高学习效率,先带着问题出发,找到合适的方法,不断地实践和输出。
花慢功夫在真问题上,这就是秘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