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浩明点评曾国藩日记》
咸丰九年九月初六日
夜与李申夫论营务处之道,一在树人,一在立法。有心人不以不能战胜攻取为耻,而以不能树人立法为耻。树人之道有二:一曰知人善任、一曰陶熔造就。
曾国藩所创立的湘军,开创了文人带兵的先河,让一直以来只靠科举功名晋升的士子们,有了第二条光宗耀祖的道路。曾国藩的带兵之道自然不同。一方面是找人:他首先找到自己熟悉、信赖、有才学的朋友作为营官,再由这些营官去招募全营的官兵。这就好比树木,先有干、才有枝叶。另一方面是设置规则:营官死、则全营官兵就地解散、绝不续用,那么下级为了自己的利益便会全力保全长官、长官在指挥便在;曾国藩首提“训练”,训是训话,便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前身,而练才是训练技巧。
今天曾国藩的日记提到管理军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树人,一方面是立法,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树人又从两方面下功夫,一方面是知人善任,要明白没有一个人是全无用处的,关键是用在何处。另一方面是陶熔造就,向部署宣导价值观、提供机会让其锻炼都是必不可少的。
知人善任,需要在招聘上,了解员工上多下苦工。再次想起一位好友所说,新员工入职后要先给成就感、再给荣誉感,最后才提责任感,顺序错了管理不好。多数公司新人一入职,先被灌输“工作一定要有责任感”,而同时公司是哪里缺人就调新员工去哪里,他做的不顺手、不开心,很难有成就感,即便公司念在苦劳的份上给予一定的表扬,这位新员工也很难有成就感。于是自然觉得组织只是把自己当成螺丝钉,组织的事和他毫无关系,又何来任何责任感呢?于是组织和新员工的关系便进入恶性循环。
至于陶熔造就,我认为关键在于持之以恒。从在组织内形成特有的价值取向和文化氛围,到让处于组织中的人做出相应改变,需要耳濡目染。为什么用耳濡目染这个词呢?因为确实要让人看到、听到才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宣导。后来者看到组织内的前辈是怎么做的,他便会去学习、领会、改变。这个过程应该是慢的,但也是扎实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