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诲诱无倦习孟子--50

诲诱无倦习孟子--50

作者: 济之 | 来源:发表于2016-10-06 21:26 被阅读0次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

许子冠乎?曰:冠。

曰:奚冠?曰:冠素。

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

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

自为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义也。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於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㵸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於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於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德,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唯天为大,唯尧则之,浩浩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於耕耳。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於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於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於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颢颢乎不可尚已。今也南蛮觖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於曾子矣。吾闻出於幽谷迁于乔木者,末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

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廛,音缠,房子;

饔飧,音雍孙,早饭和晚饭,这里指做饭;

釜,煮食物的器皿;甑,音赠,蒸食物的器皿;爨,音窜,烧火做饭;

㵸,音药,疏通;

颢颢,音浩浩,洁白貌;觖舌,像伯劳鸟一样饶舌,觖音掘,伯劳;

贾,价格;

来,有人解作纠正,个人不赞同,其愿意是小麦,个人倾向作养育解

农家的许行从楚国到达滕国,登门求见滕文公,说:我这远方的人听到大王在施行仁政,望您赐我一间房,让我为您效劳。滕文公给了他住处,他的弟子几十人,都穿着粗麻衣服,靠编草鞋、席子维持生活。

陈良的弟子陈相带着弟弟陈辛,背着农具从宋国达到滕国,对滕文公说:听说您践行圣人的政策,您也是圣人,我希望能为圣人效力。陈相见了许行之后,非常高兴,于是放弃了自己之前的所学,跟随许行学习。

陈相见孟子时,对孟子转述许行的话:滕国国君确实是一个贤能的君王,但是,还没有了解到大道。贤能的君王应该和百姓一同耕作而获取食物,自己烹调,这样以身作则来治理百姓。现在滕国却建了收藏谷物、财物等税收的仓库,这是剥削百姓来养活自己,怎么能够算是贤能呢?

孟子问:许子他一定是自己耕种粟米吃吧?陈相说:对

孟子又问:许子他一定是自己织布做衣服吧?陈相说:没有,许子穿粗麻做的衣服。

孟子问:那许子带帽子吗?陈相说:带啊。

孟子追问:什么帽子?陈相说:生帛帽子。

孟子接着问:自己织的吗?陈相说:用粟米和人换的。

孟子又问:干嘛不自己织呢?陈相说:织布耽误农活。

孟子问:那许子总该用饭锅做饭,用铁农具耕种吧?陈相说:当然。

孟子又问:自己做的?陈相说:没有,也是用粮食换的。

孟子说:用粮食换工具,不能说是剥削陶匠、铁匠,那陶匠铁匠用自己做的工具换取粮食,怎么能够说是剥削农民呢?而且,许子为啥不自己做陶器、铁器,通通在自己家里放好备用?为啥还要现在这样一个个去跟专门的工匠交换?难道许子就不嫌麻烦?陈相说:其他各种工匠做的事,本来就不是只靠耕地就可以兼顾的。

孟子说:难道偏偏治理天下可以只靠耕地就做到?官吏有官吏的事,小民有小民的事。一个人,会用到各种工匠制作的东西,如果什么都要自己做的才用,就好像君王亲自把政令传达给每一个子民。所以说,有的人费心思,有的人花气力,费心思的治理人,花力气的被治理。被治理的养活别人,治理人的靠别人为生。这是放到天下都合宜的。

尧帝的时候,天下还没有太平,大地上洪水泛滥,杂草茂盛,鸟兽繁多,粮食长得很差,野兽危害人类。中原大地到处是鸟兽的活动痕迹。尧帝独自担忧着,便提拔舜来总理这些事。舜让益主管用火,于是益放火焚烧大山沼泽,将鸟兽驱赶走。大禹疏通众河道,清理济水漯水,让它们通到大海,挖开汝水汉水,浚通淮水泗水,让它们注入长江,之后中原大地才能够种植粮食。当时,大禹在外八年,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来得及进去看看,哪怕他心里想要种地,能做吗?

后稷教导民众种地,种下庄稼,收获了粮食养育百姓。按照人的本性,要是只吃饱、穿暖、住好,却不教育,就会和禽兽一样。圣人担心这件事,便让契作为司徒官,教导人伦道德,让夫子之间相亲爱,君臣之间有道义,夫妻分工有区别,老少之间有辈分,朋友之间有诚信。放勋说,让他们劳作,带他们收获,教他们正道,助他们成长,让他们自立,领他们修德。圣人是这样地担忧百姓,你觉得有空自己种地吗?

尧帝把得不到舜辅佐作为自己的烦恼,舜帝把得不到大禹、皋陶辅佐作为自己的烦恼。把种不好区区一百亩地作为自己烦恼的,那只能是农夫。作为国君,将财富分给人,叫做恩惠;教导别人从善,只不过是尽到职责;只有能够为自己的子民提拔人才,才称得上是仁德。所以把天下让给别人是容易的,为天下人选拔贤能是难的。孔子说,尧帝作为君王,真是伟大啊。世上最伟大的就是上天,只有尧帝能够真正效法上天,他的伟大是人民都无法用言语表达。舜帝真是贤德的君王啊,尊享四海却不贪恋权势。难道尧舜治理天下还不够用心吗?他们也不专门去耕地。

我只听说用中原的文化教化蛮夷,没听说被蛮夷的文化所教化。你之前的老师陈良,本来生长在楚国,因为仰慕周公和孔圣的学说,北上中原各国学习。当时北方的读书人,没有能够比得上他的。他是真正才华出众之人。你们兄弟两侍奉他几十年,结果他一死就背弃了他。当年孔子过世,门人弟子守孝三年之后,各自收拾东西预备回家,到子贡家向子贡告别,大家见面就哭,泣不成声,之后才归去。子贡又返回孔子墓地,在祭拜的地方建了一间房子,又独自住了三年,才离开。后来,子夏和子张、子游都觉得有若的言行和孔子很像,就想要好像当年侍奉孔子一样侍奉有若,并想说服曾子。曾子说,不行。夫子的德行,好像用滔滔的江汉水洗过,又在干燥的秋天暴晒过一样,无上纯洁。现在,言语古怪的南蛮人许行,践行的也不是先王的学说,你背弃了你的老师却去学习他,这便和曾子的行为相反了。我只听说鸟儿会从低幽的山谷迁徙到高高的乔木上,没听说过会从高高的乔木下到幽暗的深谷。诗经鲁颂里说,攻打狄人和夷人,惩罚楚国和舒国。周公还要去攻打他,你却却去学习他,这也是在往坏了变啊。

陈相说:如果能够按照许子的学说,就能做到东西价格一致,国中无人作假。即便是让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到市场上,也不会有人能欺骗他。只要布匹和丝绸的长短一样,就让它们价格一样;麻线和丝线轻重相同,价格就相同;五谷多少一致,价格就一致;鞋子大小同等,价格就同等。

孟子说:东西贵贱不一样,是它们本来的情况就不同。它们之间的价值可能相差几倍、几十倍甚至几千几万倍。现在你将它们都统一价格,这是在扰乱天下。大鞋鞋子和小鞋子一个价,人家哪里肯再做?假设真的听了许子的学说,大家做伪劣产品,怎么可能让国家治平?

各司其职,各行其是,分工合作才是硬道理,什么都想自己解决、什么都想一个思路解决是在耍流氓吧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相关文章

  • 诲诱无倦习孟子--50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

  • 诲诱无倦习孟子--120

    储子曰:王使人瞷夫子,果有以异於人乎? 孟子曰:何以异於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储子说:大王让人偷偷观察你,难道是你...

  • 诲诱无倦习孟子--71

    孟子曰:道在尔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之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道在身边我们却从很远的地方去寻求,事...

  • 诲诱无倦习孟子--73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

  • 诲诱无倦习孟子--74

    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於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

  • 诲诱无倦习孟子--76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孟子说:恭敬的人不会...

  • 诲诱无倦习孟子--75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 诲诱无倦习孟子--77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

  • 诲诱无倦习孟子--72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於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於上有道,不信於友,弗获於上矣。信於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於友矣。悦亲...

  • 诲诱无倦习孟子--70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诲诱无倦习孟子--5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xty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