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处理 (2018年输出累计:#28 /365)
内容提要:1)对教研论文基本架构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2)用演讲者提出的“架构图”对照了一下她本人的一篇教研论文。
三月中旬,教师发展中心组织“教学研究”专题讲座,邀请了上交的岑逾豪做了教研分享,主题是实证研究中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法。
演讲中首先给出了一种“教学学术研究论文的基本架构”:
![](https://img.haomeiwen.com/i64879/cc0755ce3e74a2fc.jpg)
琢磨了一下,认为这个顺序有待商榷,逻辑思路不是很顺畅,做些调整会更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64879/fab78eb390c96cf2.jpg)
图中按照出现顺序给中间的几个模块加了编号。也就是把“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提到“介绍教学设计”的前面。
浏览了演讲者的一篇教研论文:岑逾豪:大学生成长的金字塔模型-基于实证研究的本土学生发展理论
注意到论文的一、二级结构组织如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64879/a62cd998b9b70b5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4879/1f174b941a596a56.jpg)
用前面提到的论文架构和这篇论文做了下简单对照, 发现大致上各个环节都有,但有些环节在文章中糅合穿插在一起-例如架构图中的2+3+4三个环节;
![](https://img.haomeiwen.com/i64879/5402489e5db32df0.jpg)
论文的贡献集中体现在提出了这样一个关于学生发展的“金字塔模型”:
![](https://img.haomeiwen.com/i64879/96f2045dbd29aac0.jpg)
下面这段对金字塔模型最高层级的解读,应该属于对“质性资料”做“提炼主题”的定性分析:
![](https://img.haomeiwen.com/i64879/fcfebb4c3a244d07.jpg)
论文写得逻辑清晰,应该算是比较踏实的文章了。进一步的优化可以考虑两个角度:
1)与国外同类模型作下对比;
2)在实际高等教育检验模型的有效性,形成持续优化的闭环。
另外,这篇论文引文格式不大规范,如下图中红框所示。毕业设计论文不时会看到学生这样引用,估计就是受这类形式的影响。实际上,这样的引用,中括号应该放在标点符号前面,而且应该写成上标形式。
![](https://img.haomeiwen.com/i64879/a8200d1856260fb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