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目录
* cd /: 进入根目录
* 每个Linux版本的根目录可能有细微差别
* Linux中有一个概念:将所有的东西当成文件来处理(鼠标,键盘,文件,U盘等会被抽象出一个文件来处理)
* bin:可执行的二进制文件,通常放的是系统自带的文件
* dev:Device,设备,通常系统的硬件被抽象成一个文件存放在dev中
* initrd.img:开机启动时的图片
* lost+found:异常关机时存放错误信息的文件
* opt:Options,存放开发者自己开发并安装的软件
* run:系统运行时需要的文件
* srv:存放服务启动后需要访问的文件数据
* usr:存放与用户直接相关的文件目录
* boot:启动配置文件,启动时需要的核心文件
* etc:配置文件(系统中各种所需要的配置文件)
* lib、lib64:库,系统内置的库文件,自己安装的各种软件的动态或静态的链接,windows中的dll很相似。
* media:媒体,存放是系统外接设备,如U盘,硬盘
* proc:系统文件
* sbin:系统管理员特用的二进制文件(root用户)
* sys:系统文件
* var:存放日志信息(启动日志,软件日志)
* cdrom:挂载入口
* home:家,每个用户都会在home目录下有一个自己的文件夹,这个文件夹的名称与用户名一致
* mnt:挂载点,临时安装的挂载
* root:超级管理员的目录
* snap:全新的管理软件包的方式
* tmp:临时文件
* vmlinuz:软连接到boot下的一个vmlinuz...文件下
文件的颜色
* 白色:表示一个普通的文件
* 蓝色:表示一个目录
* 绿色:表示一个可执行文件
* 红色:表示一个压缩包文件
* 浅蓝:表示一个链接文件
* 红色闪烁:表示一个链接文件,但是连接的文件有错误
* 黄色: 通常是设备(硬件)文件
* 灰色: 其他文件..
用户系统
* 用户的分类
* 作用:区分权限
* 普通用户: 我们自定义的一个用户,通常完成一些普通的工作
* 超级管理员用户:系统会自带一个root用户,root用户什么都能操作(慎用)
* 普通用户当作超级管理员来使用:
* sudo 命令 以超级管理员身份来运行命令
* sudo !! 执行上一个命令
* 需要密码
* 使用超级管理员帐户 root(默认就有)
* 安装的系统的时候,没有设置root密码,安装完系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设置root 密码
* 1.切换到root用户
* su
* 输入密码
* 2.设置root 密码
* 格式: sudo passwd root
* 需要重复2次输入 (321)
* 3.exit:退出root账号
* 4.切换账号
* 格式: su 用户名
* 切换到对应用户,
* 如果不写用户名,默认切换到root用户
* 5.修改用户的密码
* 格式: passwd 用户名
* 如果不写用户名,默认是当前用户
* 说明:
* 1.root用户可以修改任何一个用户的密码,且格式随意
* 2.sudo 情况下也可以修改任何用户的密码
* 3.在普通用户下只能修改当前用户的密码
* 6.linux下的每个用户都必须设置密码.只有输入了登陆密码后才可以进入系统
用户和组
* 用户: 一个用户就是一套可以登录到系统的账号和密码,
* linux中可以同时登陆多个用户,且每个用户之间是隔离的
* 组: linux可以对用户进行分组,而每个组会有特定的权限
* A. 用户(增删改查):
* I. 增加一个用户
* a. 图形化界面创建
* 点击右上角的 设置 --->system setting
* --->user account -->右上角的unlock -->认证
* --->左下角 + 号--->设置用户名---add即可
* b. 命令行创建:
* 格式: useradd(选项)(参数)
* 选项:
* -m 自动建立用户的登入目录
* 参数: 用户名
* 例: useradd -m aa 注:会自动的在 /home目录下创建一个与用户名相同名字的目录名
* 设置密码:
* passwd 用户名
* II. 删除一个用户
* userdel(选项)(参数)
* 选项:
* -f:强制删除用户,即使用户当前已登录;
* -r:删除用户的同时,删除与用户相关的所有文件。
* 默认情况只删除用户,但不删除用户的文件
* 参数: 用户名
* 例: userdel -r aa
* III. 修改一个用户信息
* usermod(选项)(参数)
* 选项:
* -l 修改账号的名称
* -L 锁定账号
* -U 解除锁定
* 参数:用户名
* 例1:修改用户名 格式: usermod -l 新用户名 老用户名 注意:不会修改对应的目录名
* 例2: 锁定帐号
* IV. 查询一个用户信息
* 查询已经存在的用户: 进入到 /home 目录 就可以看到
* B. 组(增删改查):
* I. 创建一个组:groupadd(选项)(参数)
* 选项: -g 指定新建工作组的id; id默认会自动分配
* 参数: 组名
* 例:groupadd 组名
* II. 修改一个组:groupmod(选项)(参数)
* 选项: -n 修改群组的名字
* 参数: 组名
* 修改群组名称:例: groupmod -n 新的名字 原名字
*
* III. 查询组信息:cd /etc/ 目录
* 查看 group目录 例: cat group
* group文件中存放了该系统所有的组,
* 格式: 组名:组的密码: 组的id
* IV. 删除某个组:groupdel (参数)
* 参数:组名
* 例: groupdel 组名
* B. 组(增删改查):
* I. 创建一个组:groupadd(选项)(参数)
* 选项: -g 指定新建工作组的id; id默认会自动分配
* 参数: 组名
* 例:groupadd 组名
* II. 修改一个组:groupmod(选项)(参数)
* 选项: -n 修改群组的名字
* 参数: 组名
* 修改群组名称:例: groupmod -n 新的名字 原名字
*
* III. 查询组信息:cd /etc/ 目录
* 查看 group目录 例: cat group
* group文件中存放了该系统所有的组,
* 格式: 组名:组的密码: 组的id
* IV. 删除某个组:groupdel (参数)
* 参数:组名
* 例: groupdel 组名
* C. 将用户添加到一个组
* I. 查看用户的组: 格式: groups 用户名
* 结果格式: 用户名:主组名 附加组1 附加组2
* 注: 在linux中创建用户的时候,如果没有指定组名,linux会自动的创建一个与用户名同名的组,并自动的将该用户加入到该组
* II. 创建用户的时候指定组名: 格式: useradd(选项)(参数)
* 选项:
* -m 自动建立用户的登入目录
* -g 指定用户所属的群组(主)
* -G -G<群组>:指定用户所属的附加群组;
* 参数: 用户名
* 例1:
* 格式: useradd -g 组名 用户名
* 在linux中,一个用户只能添加到一个主组中, 但是可以添加到多个附加组中
* 添加到了多个附加组,就可以拥有多个组的权限
* 作业: 附加(次要)组可以直接删除,要删除主要的组之前必须先删除主组中的所有用户
* III. 修改组: usermod(选项)(参数)
* 选项: -g<群组>:修改用户所属的群组;
* -G<群组>;修改用户所属的附加群组;
* 参数:用户名
文件的权限
* 在linux中通过设置文件的权限来设置各个用户及组的权限
* 查看文件的权限的表现形式: ll 即可看到
* drwxr-xr-x 10个字母用来表示一个文件的权限
* d rwx r-x r-x
* 第1个字母:表示的是文件的类型
* d 代表当前是目录
* l 代表当前是一个链接文件
* - 代表当前是文件
* 第2-4个字母: 表示的的是当前用户的权限
* r 表示可以读该文件
* w 表示可课写该文件
* x 表示可以执行该文件
* - 表示不可以对应位置的取现
* 第5-7 个字母: 表示当前组的权限
* 第8-10 个字母: 表示其他组的权限
* 设置文件权限
格式: chmod [ugoa][+-=][rwx-] 文件名
例: 将自己改成可执行
chmod u+x aa.txt
例2: 将所有用户的权限都改成只可读
chmod a=r aa.txt
例3: 将自己和自己所在的组添加一个可执行权限
chmod ug+w aa.txt
例4: 将自己修改为rwx权限
chmod u=rwx aa.txt
ugoa
u user 代表当前用户
g group 代表当前组
o other 代表其他组
a all 代表全部 ugo
+ 添加某个权限
- 去掉某个权限
= 重新设置权限
r 表示可以读该文件
w 表示可课写该文件
x 表示可以执行该文件
* 数值修改法:
将权限用一个值表示:
x 1
w 2
wx 3
r 4
rx 5
rw 6
rwx 7
格式: chmod 值1值2值3 文件名
值1是当前用户
值2是当前组
值3其他
例: 将所有用户的权限都改成只可读写执行
chmod 777 aa.txt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