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考完试回家以后,就对父母说还有谁谁谁考的比我差。作为家长的你,是什么样的态度呢?跟着起哄还是会积极引导孩子向上看呢?
孩子能说出这话,说明平时父母也是多消极话语的,在看待事物的时候,多是低头而不是抬头向上看。所以这样的话,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第一想法肯定就是消极的,不断给自己找台阶下,找退路走,养成了一种遇到问题就退缩的性格。
由此可以看出,孩子父母平时言语肯定也是遇到困难,第一想法找退路的。
接下来分析三个例子:
1、孩子指着前方一块高地说:“爸爸我们爬到那上面去吧。”
爸爸看了那块高地,不安全,而且不容易上去,则回答:“好高,好危险哦,我们上不去的。”
这样的回答直接把孩子的积极性挫伤了,并且不是迎难而上,变成了知难而退。像这种情况,我会回答:“好啊,我们一起试试吧。”
不管能不能上去,也不论安全与否,还没尝试,就不要说不行,好难。先把事情做了再说,即便有点危险,(不是威胁到生命安全的情况下)也要去试试。上不去那是后话,如果真的努力了,却失败了,那也没办法了。
但起码,第一反应不能是退缩,而是鼓励孩子去大胆地尝试,爸爸在背后做最坚强的后盾。
2、孩子和妈妈说:“妈妈,我想吃什么什么菜。”妈妈没有做过,然后去看菜谱,看完菜谱以后有这么几种回答。
第一个妈妈回答:“儿子,妈妈从来没做过,不知道行不行呢”
第二个妈妈回答:“儿子,妈妈从来没做过,看菜谱好难啊。”
第三个妈妈回答:“好的儿子,明天妈妈就试试。”
试想想如果是你,你是哪种回答呢?
第一种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而孩子被传染以后表现在学习上就是,遇到难题,和自己的思想作斗争,有人继续推一把,就做;没有人推,空着,等老师讲答案。
第二种是一种消极的回答,还没有去做,就直接否定了自己不可以,做不了。表现在孩子身上就是,永远都不愿意去挑战难题,看到难题第一想法是我不行,我做不出的,直接放弃。
第三种回答是一种积极的暗示,既是回答者的自信,又能让孩子感觉到妈妈的上进以及好学和爱尝试的品质。孩子以后不管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先想的是我去试试,成不成再说。
3、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难题的时候,通常有以下三种表现:
1.成绩优秀的孩子会想,我一定要拿下这道题。
2.成绩中等的孩子会想,有难度,我应该做不出的,算了吧。
3.成绩不好的孩子会想,太难了,肯定没戏了,不做。
这三种不同的表现,就造就了一个班,而为什么很多中等生在努力之后还不能优秀呢?最大的原因是不敢去面对自己的不足,去挑战这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当你一遇到自己不会的题目,就此犹豫,从而放弃以后,这道题可能永远就是你的死穴,一考就完蛋。
当自己不足的地方一直都不去涉足,就会成为荒地,想要变成树林,需要比之前多几倍的力量才行。这样以后,还是建议,遇到困难,就此解决困难,方法总比困难多,消灭一个是一个,学习的大网才会越来越结实。
事实上,知难而退,还有退路吗?有时候确实是退一步海阔天空,但更多的时候是一泻千里,一败涂地,退到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了。大部分人对自己是很宽容的,能退则退,能舒服就舒服,退的时候想的更多的不是以后怎么进,而是想的当下怎么舒服,久而久之,退成了一种习惯。上进心也就此没有了。
因此,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不论是困难,还是对自己没有挑战的事情,我们都要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做好这件事,而不是看到难的觉得自己做不来,就放弃,看到容易的觉得太小儿科,自己不想做。这都是属于给自己一条退路,让自己变的舒服,让自己变的更加懒惰的表现。
孩子们,让我们变得疯狂起来,疯狂地刷题,疯狂地涉及自己不擅长的地盘,迎难而上,破釜沉舟,断掉退路,拼他个无怨无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