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学习》摘要2

《如何学习》摘要2

作者: 流鼻涕的小鸟 | 来源:发表于2018-09-13 22:29 被阅读26次

        老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怎么学将是我们一生面临的问题,让我们继续学习如何高效学习。

    --------------------增强记忆的方法

    学习是固定在一个安静的场所,花费大块的时间学习是否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呢,本书告诉你:NO!学习时在哪里学、在什么地方学,以及人的情绪状况、专注程度、直觉感触等都会对考试成绩产生影响。

    一、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实验证明环境可以增强记忆,如果能够恢复到最初学习的场景中,记忆效果的确会更好。内在的心境也会影响记忆效果,无论大脑是亢奋还是非亢奋状态,存储进去的信息时大致相同的,提取信息时如果大脑所处的状态与之前的状态一致时,提取信息才会显得最清晰,但如果直接在试卷上进行提示,那么内在提示和外在提示就吸纳的苍白无力。那这个诀窍是什么呢?就是多换几个学习场所,20世纪70年代三明科学家的实验表明环境背景的变换大大提高了记忆力。还有一个窍门就是复习时不要直接对照笔记,而是重新整理学习资料,自己想出一套全新的重点概述来,因为这样做会强迫你把学习资料再学一遍,而且是以一种不同的思路过一遍。其效果与变换局部环境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下次学习的时候换一个环境,换一个时间段看看效果是否真的不一样呢?

    二、拉开时间间隔(化整为零)

    临时抱佛脚和分散式学习相比有什么区别呢?很多学生喜欢临时抱佛脚,可是现在回忆起来,临时抱佛脚的科目目前在记忆中还剩下多少呢?可能连老师模样都不记得了,可见临时抱佛脚学习方式记忆不长久。

    分散式学习又名间隔效应,它会让我们的记忆更长久,学习更有效,这是有实验依据的。间隔效应是万能的吗,适合什么样的学习场景呢?间隔的周期和频次是多少才能达到最优的复习效果呢?

    第一个发现间隔效应的人是郝尔曼.艾宾斯浩,随后也有很多科学家做了研究,他们发现间隔效应特别适合于全新内容的学习与记忆,如外语学习。最少的复习次数和最大的复习间隔是与待考时间有关系的,下面的图标是研究人员总结的规律:

    《如何学习》摘要2

    第二次复习与第一次学习之间的最佳间隔,与距离考试的时间间隔按比例递减,如果一周后有一次考试,那么最佳复习间隔在第一次学习后1-2天内(20%~40%),如果考试在6个月以后,那么最佳复习时间在第一次学习之后的3~5周左右(10%~20%),如果间隔时间过长则拖得越长,考试成绩反而下降的厉害。刚刚经历过一次考试,后悔没有提早看看这边书。

    三、先考试后学习(利用无知)

        很多人惧怕考试,其实考试是一种学习方式,是一种不同常规却很有功效的学习方式。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明明我复习的很好,但考试的时候并不是很理想,这是就要想想是否是“熟练度”糊弄了你。自认为熟练却误判了自己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而越是费尽力气挖出来的某项记忆,再次学得的程度也就越深,因为提取能力和存储能力都得到了增强。也就是说立即复习刚刚学过的东西没有任何意义,不会增加任何记忆强度。(熟练度假象)。

        学习之后以考试的形式立即复习,是一种有效加深记忆的方法。学习过程中增加考试频次不仅可以衡量学习水平还可以增强学习效果,现在想想高中时代那么多考试原来是有科学依据的。考试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如果在学习中实现考试同等的效果呢,背诵、默写、给他人讲述是三种常见的方法,这是因为大脑要从记忆中提取已经学过的课文、名称、公式等任何东西所付出的努力比直接重读一遍或者重学一遍要多得多,而这一过程则加强了记忆的存储和提取能力。学习和背诵时间占比保持在1:2效果可能更好一些。学霸越来越强可能就是因为给很多学生讲别人不会的题,自己的记忆也越来越深刻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学习》摘要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xzg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