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公司意外状况频发,先是一位在职六年的员工毫无征兆选择离职,这一举动在公司引起不小震动,迫于上级压力,部门立马开展了调查,调查的内容无非是部门如今这十几号年轻人的个人情况:有没有在本地买房,有没有谈对象,对象是哪里的,尤其以外地来的最甚,很不幸我成了重点排查对象之一。
为了避免麻烦,久不撒谎的我说了一句谎话,说的坦坦荡荡,说的义正言辞,即便我尚未在这里买房,领导大概已经感受到我要为公司奉献毕生的决心,于是我安全通过了审查。简单的一句话,能为自己和他人省去如此多的麻烦,即使是谎话又何妨呢?
比起应付令人心神劳累的人际关系,工作上的辛苦竟也算不得什么,有时竟成了缓解压力的调剂品,当我专注工作一上午,倒有种“偷得浮生半日闲”之感。
费尔南多的《惶然录》是我的枕边书,有空我会读一两页,偶尔也会空白处写下一点自己的想法,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我习惯孤独而不习惯与人相处。”我想,专心于自己手底的事,本质上也是一种孤独,我享受这种孤独。
尽管我习惯孤独,可并不代表我是个一言不发的沉默者,相反我时常与朋友聊天。即使在最近如此忙碌的情况下,与朋友一周一次的交谈仍然雷打不动。
孤独不等于自闭,我需要一个窗口,借以窥探外部的世界,也给外界一览我内心的机会,知道我并是不是想象的那样无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写文字也是我的一个窗口。
也许是我窗口太小的缘故,进来者很少,这位朋友无疑算其中一个。与她交谈我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放松,一种久违的酣畅淋漓的快乐,我可以肆无忌惮表达对于某一话题的看法,也不用担心她是否完全理解。
说到理解,我感觉自己已经过了需要被人理解的年龄。费尔南多又说过:“被理解类似于自我卖淫”,说得太直白,还是中国人的表达更委婉些:“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强行要求别人的认同,是有点扒光衣服让人看的意思,对于成年人来说,这一点实在称不上成熟。
上周和朋友的聊天双方状态都很好,颇有“俱怀逸兴壮思飞”之感,可聊着聊着对话就不免带了伤感,这样的状态王子安也有过,在滕王阁的乐宴上,他写下“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看来乐极生悲的古训,前人早已示之。
工作很忙,生活很苦,可热爱的事情还要坚持做下去。下午在健身房跑完步,短袖已经湿透,头上升腾起热气,像极了武侠小说中运内功的场景。
当我坐在一个器械上正练动作时,一个高高壮壮的男教练走到旁边,直言不讳地指出我的动作是错误的,一时周围人都投来目光,我有些不好意思,头上的热气似乎又重了些。
随后教练给我示范正确动作,按照他的指示又做了几组,果然觉得别有不同,原来自己之前的练得确实不对,于是我虚心请教,教练似乎见我用心,又免费教了我几个动作。
好为人师是人的天性,无论在哪一方面,因为人的自我价值实现仅靠自己这个平台是极其有限的,而且缺乏说服力,只有寄托于其他平台不断复制自己的成功,人才会得到极大的满足感。
只要能准确抓住这一点,你唯一要做的就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后,虚心接受,然后改正,那么你肯定会有进步。
现在很多人共有的坏习惯就是嘴太硬,把别人的劝说当成毒药,在有限的认知里把自己那套理论一以贯之,结果往往事倍功半,他们忘了对于初学者来说,模仿就是最好的学习,等到自己真的足够强大之时,再展示所谓的个性。
回想下午这件事,我也悟出了另外一个道理,就如标题所示:当你全力以赴时,整个世界都会帮你进步。如果我下了班只是坐在屋里玩手机,根本不会有人来指点我。你若想在某个方面有所得,你就得朝那个方向不停的走,路上自然会有前行者给你引路,给你金玉良言,运动如此,读书亦如此。
说到读书,《卡拉马佐夫兄弟》的阅读接近尾声,不出意外这周就能读完,虽然尚未读完,但这本书带给我的心灵震撼超过以往我读过的任何书籍,关于这本书的观后感,我想等读完后再细细梳理。
人生忽如寄,转眼过了二十五岁,我不想陈腔烂调般找出一些历史上的同龄人都取得了什么丰功伟绩,然后借以感叹自己人生的碌碌无为。我知道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带着使命,我也知道伟大的梦想往往需要高昂的本钱,我不想也不需要和别人比,我只想完成自己的使命,换言之,我想做最好的自己。
下午那个健身教练半认真半开玩笑的问我:“你是不是想练成彭于晏那样?”我呵呵一笑没有回答,他以为我没信心,便鼓励道:“我都对你有信心,你怎么对自己没有信心呢?”
现在,我明白了我笑的含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