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已经模糊,只记得对《灌篮高手》的印象发生在《足球小将》和《棒球英豪》之后。
那时候我还在老家,大概十三四岁的年纪,比樱木花道略小,正是对未来充满幻想的年纪。也正因为这份幻想,我学习特别努力,每天放学后,总要飞奔回家,然后洗澡、洗衣服、晚饭,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就要冲往学校参加晚自习的。
《灌篮高手》大概就是那时候开播的(这当然不是指它首播的时间,而是我接触的时间)。我还记得开播的频道和栏目是广西卫视的小神龙俱乐部。不过那会儿因着急赶学,我对这部动漫的印象还不太深,只是大脑深处有依稀的印象而已。
后来上了高中,只身来到玉林。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玉林可真是一个大城市——那么高的楼,那么宽的路,那么多的车子和大树,那心理像极了初入大观园的刘姥姥。不过那段日子是真纯真,学习也是尤有趣味的。
当时我们非常流行“租书”的活动,只需花二十块钱到书店办一张借书卡,书店里的所有书籍就可以任凭借用了——租金一本一天一毛钱。然后这些租来的书常常成为班里的资源,经常是一个人借,全班人读。我也办过一张卡,不过那时穷,经常充不上钱,我就蹭同学的卡,一借好几本,多半还是漫画。对樱木花道的了解和喜爱,就源于这些租借来的书里。
后来我对书籍发生浓厚的兴趣和感情,和这段时间的经历是有很大关系的。对一件事情坚持久了,就会变成习惯,生成感情,一辈子都不容易舍弃了。就像樱木花道之于篮球,那是用爱燃起的火焰。
我相信,肯定有很多人像我一样,喜欢这个单细胞生物的单纯与善良,或许还有人为他金刚弟弟的怒吼偷偷流下过或激动或感动的泪吧?
理想作为一种情感,一如赤木刚宪之于篮球的执着,又如樱木花道之于篮板的勇敢与无畏。作为一个青年人,心气很容易被热血点燃,所以看了《灌篮》,很自然就爱上了湘北的篮球,也爱上了樱木。
记得樱木第一次在比赛中投篮得分,大喊“天才”的时候,我竟然比他还激动,泪水瞬间盈满眼眶。作为一个新人,他竟自诩为“天才”,这难道不算一种自信的可爱吗?不过他惊人的体能和弹跳确实算天才的资本。
其实,我们中间并不乏“天才”的人,只是他们多半不了解自己的天份,别人也看不到他们的天份,结果在别人为他们设定的未来里,活成了别人希望他们成为的样子或为成为别人眼里的样子疲于奔命。就这一点来说,樱木花道难道不比那些自嘲将理想喂狗的人可爱一千倍,亦强一万倍吗?
所以,我喜欢樱木花道,喜欢他的单纯善良,更喜欢他的勇敢无畏。他是真的在用行动践行自己“天才”的口号!
湘北很强,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技术很厉害,而是因为这个球队里的每一个人都对胜利充满了渴望,每一个人都认定自己就是“天才”。正是这份自信和认可,让他们即使面对全国霸主山王工业也毫不气馁,甚至还在气势上赢了对手。论球队实力,他们当然是比不过山王的,可是气势赢了,胜利也就跟着倾斜到他们这一边了。
看看现在的世界,多少年轻人喜欢把“理想我已经戒了”挂在嘴巴,甚至有人将其视为一种时髦——似乎不自嘲一下,会显得自己很low一样。有时候明明自己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可是看到大家都说着“理想喂狗”的话,竟也跟着“看透世界,自嘲自己”。其实,单纯的世界不好吗?你看那路边的落叶,凌乱不也是一种美吗?正视自己,不管自己的境遇如何,始终昂扬向前,不是很美好亦很让人感动的一件事吗?为什么要搞得那么复杂,非要给自己的行为粉饰一些甚至连自己都不认可的东西呢?陈虻说,最可怕的是无意识,那才相当于死!
在社会像树枝一样沉浮,我始终没有放弃理想,归根结底是想像樱木花道一样成为真实的自己,别人嘲笑也好,奚落也罢,坚持都是没有错的。毕业后,选择了文字的路,风雨雾霭承受很多,但我很庆幸做了真实的自己。尽管生活永远变成不了漫画,但如果有这么一种可能,那定然是文字的恩赐,正如樱木的感动,源于篮球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