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已在其他平台发布)
腊子口攻坚战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险的战役之一。横亘在红军北进之路上的腊子口,千军万马面对的只有一米宽的小桥;底下是波涛汹涌的腊子河;两边是壁立如仞的悬崖,几乎是垂直的90度。而敌人在对岸的山崖上修筑了大量的碉堡工事,密集的交叉火力可以完全封锁和覆盖木桥和桥头区域。地形狭窄逼仄,大部队根本无法展开,要过河到达对面的隘口,木桥是唯一的通道,而这条路,是一条死路。
刚从松潘大草地走出来的红军,又一次面临了绝境。
“这样的天险,是不可逾越的”!很多年后,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兹伯里重走长征路时站在腊子口面前发出的惊叹。他也在他的著作《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对红军攻破重兵把守的腊子口表达了不可思议的赞叹,他认为腊子口本来是不可能被攻破的——这是人力难以做到的!
但红军只用五个小时,就攻破了这个坚不可摧、万夫莫开的绝地天险,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一、勇闯腊子口
1935年9月,红一、四方面军分道扬镳,由四川巴西地区进入甘肃南部的迭部县,在达拉乡高吉村召开了著名的俄界会议。会议批判了张国焘的逃跑主义路线和意图分裂红军的错误;把仅剩8000人的红一、三军团缩编为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同时明确了下一步的行动战略是以游击战争来打通国际联系,创造新的根据地。
但下一步具体往哪里走,其实此时红军已没有多少选择。一是往东沿白龙江而下,去向武都,但这是胡宗南主力驻扎的地区,只有区区8000人的红军不会拿鸡蛋去碰石头;二是往西绕道青海,但那一带环境恶劣、荒无人烟,生存都很困难,别说建立根据地;第三条路是往南重回茫茫大草地,如果再走一次凶险无粮的草地,这区区8000红军差不多也就消耗殆尽了。而往北是甘南平原,敌人兵力相对薄弱、而且人口稠密,物产丰富、便于补给。
看来向北走是最好的选择,于是红军决定执行两河口会议的精神,继续北进甘南。但北进的路上有一个天大的拦路虎——腊子口。
腊子口位于甘肃省迭部县东北,是崇山峻岭中川西连接甘南的唯一通道。说它是“口”,因为它是两山之间夹着的一条百米长的甬道,最宽处30米,窄的地方只有8米。中间横着水流喘急的腊子河,只有一座小木桥连接对岸,两岸悬崖峭壁、削立如仞,近乎90度的直角,此地作为军事防守屏障,绝对是绝地天险,易守难攻,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为阻止红军北上,甘肃军阀新编第14师师长鲁大昌早已在桥头和半山腰的山崖上筑满了碉堡,囤以重兵。数重密集的火力完全可以覆盖木桥和山脚区域,会让红军寸步难行。他们疯狂地叫嚣“红军要想过腊子口,除非长了翅膀飞过去”!
除了狭窄的隘口囤了敌人足足一个营的兵力,甬道后面的三角形地带也驻着敌人一个营,6团团长梁应奎长亲自坐镇指挥。隘口以北至岷县一带有鲁大昌14师的主力,附近还有蒋介石调派过来的天水唐怀源的第12师,随时准备向腊子口方向增援。
敌人还在腊子口的甬道后建了弹药和补给仓库,囤积了大量的弹药和粮食,就是想把红军困死、拖死在这绝地险隘前。
红军的形势不容乐观,前有险隘、后有四川军阀刘文辉的大军尾随追击,东部胡宗南的部队也在向迭部方向运动。如果不快速通过腊子口,红军就有可能在这险关绝隘前被包围,遭受灭顶之灾。
时不我待,9月16日下午,毛委员代表中央下达了“三天必须攻占腊子口”的死命令。
二、初战未告捷
主攻任务交给了红一军二师的红四团,红四团英勇顽强、敢打硬仗,他们曾经组织22勇士飞夺泸定桥,为红军在绝境之中杀开一条生路。而攻打腊子口这样的天险绝隘,又是事关存亡的生死一搏,红四团责无旁贷。
毛委员亲自给红四团动员打气:“同志们,敌人在腊子口布防重兵,企图将我们堵回草地去,这回头路可是走不得啊!我们一定要攻克腊子口,彻底打破蒋介石、胡宗南、鲁大昌的堵截,冲出岷山,到抗日前线去,我相信我们英勇顽强的红四团一定会完成任务,取得胜利”!
9月16日下午,红四团前锋穿插迂回,击溃康多附近的敌人两个营,占领了腊子口的前哨刀扎山和黑扎山。
下午4时,红四团在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的指挥下,向驻守在腊子口的敌军发起了攻击。二营担任突击队,在轻重机枪的火力掩护下,以班为单位轮番向冲向木桥,但敌人非常狡猾,在我军火力全开的时候,他们躲在碉堡内一动不动,而当突击队员接近桥头时,他们碉堡的机枪就会全部开火,封锁桥头,同时居高临下疯狂地投掷手榴弹,将木桥一端变成一片火海。冲到桥头前面的红军战士基本都壮烈牺牲。
二营共发起了五次冲击,均无功而返,狭窄的木桥上堆满了手榴弹的木柄、弹片的碎片和红军战士的遗体。黄开湘和杨成武气得咬牙切齿却无可奈何,地形太狭窄,大部队无法展开,所有战略战术全都派不上用场,他们从来没有打过这么窝囊的仗。
红军的师、军团、乃至中革军委都在密切注视着这场生死攸关的战斗。此时毛委员已来到距离腊子口仅2公里的黑多村,专门让通讯兵拉了一条连接一军团二师前沿指挥所的电话线,在得知四团进攻受阻的消息时,他马上打电话给二师师长陈光,让他转告林彪、聂荣臻,如果天亮之前拿不下腊子口,我军就会完全暴露在敌人面前,若敌人援军赶到,我军就会进退维谷,不要再强攻,你们要动动脑筋、想想办法,每半小时电话报告一次战况。
林彪、聂荣臻让二营先撤回,他们和参谋长左权、二师师长陈光、政委肖华一起来到红四团前沿,重新研究制订作战方案。面对这样的天险,这几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个个面色凝重,绞尽脑汁回想着任何一个细节,力求找到敌人的破绽和纰漏。
通过刚才的攻击,他们发现了一个问题,敌人的火力都布置在隘口附近,而左右两侧都没有布置兵力火力。而杨成武也在战前观察地形时从望远镜里发现敌人的碉堡都没有顶盖,这两点都是因为左右的悬崖峭壁太险,没有人可以爬上去,敌人有意疏漏的。
这是目前唯一可以利用的点,正面强攻已经证明不能奏效,敌人这两个不是纰漏的纰漏成了红军唯一能想办法的点。如果能从两侧攀上悬崖,到底山顶,居高临下摧毁敌人没有顶盖的碉堡,和正面红军一起夹击敌人,就能把敌人打垮。这是唯一有希望突破腊子口的办法。于是正面强攻,侧面攀崖迂回包抄的作战方案就此确定。
作战方案确定了,可最大的难处在于,怎么想办法爬上那90度直立的悬崖绝壁,就如敌人叫嚣的——除非红军有飞人,飞越过去。
三、红军有飞人
四团马上召开了全团作战会议,主要议题就是怎样“飞”上悬崖。
黄开湘、杨成武说出情况后,全场鸦雀无声。红四团身经百战,战士们翻山越河、攻城夺关都是一把好手,可要攀缘直立的悬崖,他们办不到,因为他们不是“飞人”。
“团长、政委,我可以试试”!一个声音打破了全场的宁静。大家循声往去,只见人群中站起一个小伙子,大约十八、九岁,健壮黝黑,两只眼睛闪着自信的光芒。他是苗族人,在四渡赤水期间从贵州入伍,因为又说一口四川话,大家都叫他“云贵川”。
他说“我们苗族经常上山采药,少不得要攀缘悬崖绝壁,而且有些名贵药材就长在悬崖上,所以人人练就了一身攀爬悬崖险峰的绝技。我们常用带铁钩的长竹竿勾住山崖上的树或者崖缝,就能顺着竹竿爬上去”。
“云贵川”的话像一团火炬,瞬间点亮了众人的心,黄开湘、杨成武心里的晦暗一扫而空。但眼见为实,他们先要安排“云贵川”一试身手。
黄昏时,他们来到一处悬崖边,“云贵川”拿竹竿勾住一处坚实的树木,勾牢后双手抓住竹竿,像个轻捷的猿猴一样一会儿就爬到了竹竿的顶端。然后再把竹竿取下往上抛,依照相同的办法很快就爬上了悬崖顶端。接着,他把准备好的绳子抛下来,让下面的战士拉住绳子练习攀缘……。黄开湘、杨成武喜出望外,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不禁对“云贵川”发出了由衷的赞叹“你真是红军中的飞人”!
攀崖计划可行,军团、师马上制订具体行动计划,有杨成武带两个营正面强攻,吸引敌人火力和注意力;黄开湘亲自带两个连组成突击队,在下游渡河,攀缘悬崖到山顶,到达位置后发射信号弹,杨成武看到突击队到达位后即发总攻信号,山顶桥头同时发起进攻,夹击敌人。
四、黑夜险飞渡
9月16日晚21点,杨成武组织二营向敌人发起了强攻,但敌人交叉火力实在太猛,而且密集的手榴弹从高处掷下,完全封锁了红军前进的空间,战士伤亡很大。
但就在敌我双方争夺木桥火力全开的时候,黄开湘率领的突击队已悄悄绕到腊子河下游,伐了两棵大树架在河上作桥,迅速到达河对面寻找攀崖的合适地点,然后由“飞人云贵川”先爬上去,在垂下绳子拉其他突击队员上去,一场惊心动魄的悬崖飞渡在漆黑的夜里悄然进行。
此时,在木桥正面强攻的杨成武又组织了几次强攻,由二营党团员组成几个突击组分路突击……。
由于红军的火力很猛,驻守腊子口的敌第六团团长梁应奎不停地给鲁大昌打电话请求支援。鲁大昌答应次日清晨派两个团的兵力支援腊子口。
毛委员再次向一军团、二师、红四团下达命令,天亮前必须拿下腊子口!
林彪也火速来到了红四团的前沿指挥所。
已经到了约定的时间,但黄开湘的突击队迟迟没有消息。情急之下,杨成武决定派一个突击组沿河崖前进,摸到桥下接近桥头;另一组在桥头埋伏,等桥下的突击组到达就同时发起攻击……。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对岸黑黝黝的山顶依然没有任何动静,无论是前线的红军还是各级指挥员,都越来越紧张,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终于,一红一绿两颗信号弹划破了黑暗的夜空,那是黄开湘团长带领的突击队终于到达指定的位置。杨成武立刻发射了三颗红色信号弹——总攻开始!
一束束手榴弹从天而降,呼啸着飞向敌人没有顶盖的碉堡,碉堡内的敌人正在全力对付桥头进攻的红军,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密集的手榴弹会从天而降,接连不断的在他们的头顶、在他们自认为最安全坚固的堡垒里爆炸。毫无防备的敌人霎那间血肉横飞,哭爹叫娘,没炸死的赶紧夺门而逃,敌人布置在山腰见的火力网瞬间瘫痪。
杨成武趁机指挥部队发起了冲击,敌人在突如其来的夹击中很快崩溃,亡命向后奔逃。梁应奎急忙组织溃散的部队进行第二个隘口的防守。此时红军的后续部队也已冲过木桥,和前面的部队一起一鼓作气沿着河岸向纵深的敌人追击。敌人慌乱之中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很快第二个隘口也被红军攻占、弹药库和物质补给仓库也被红军攻占。红军在补充弹药后向敌六团团长梁应奎的指挥部发起了攻击,梁应奎没有等来援兵,狼狈溃逃,红军全部占领了腊子口。
五、希望的方向
腊子口战役的胜利,看似是由于敌人碉堡没有顶盖的疏忽,而红军中恰恰有“飞人”。但这不是巧合,红军在长征中遇险无数,总能群策群力想出办法,化险为夷。这是因为红军的英勇顽强、排除万难、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信心。这次面对几乎不可能被攻克的绝地天险腊子口,红军想出了飞度悬崖的险着妙招,这比三国时邓艾率兵穿越阴平七百里无人山区奇袭江油更加艰险和出人意料。
红军仅用了几个小时就攻下了长征中最大的险隘腊子口,又一次绝处逢生。而为此次战役立下汗马功劳的“飞人”云贵川,却在战斗中英勇牺牲。虽然他没有留下真实姓名,但“云贵川”这个雄浑响亮的名字将会永远镌刻在中国的革命的丰碑上。
红军穿过腊子口后又一次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前面一马平川。过岷县时敌人竟躲在城内闭门不出,红军开始进入甘南的辽阔平原,在哈达铺,红军得知了一个最振奋人心的消息——陕北有刘志丹和徐海东的红军,还有一大块红色的革命根据地。这个消息犹如雪中送炭,让历尽磨难、万里远征的红军终于有了立足之地。中革军委一致确定前往陕北,因为那里是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希望。长征,即将胜利结束。
腊子口战役,红军不但冲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利用腊子口等险恶的环境把红军拖死、困死的阴谋 ,而且北上甘南获得陕北红军的消息,为长征取得最后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腊子口战役,成为红军长征最后攻克的险关,也是上天对红军最后的考验。此后中国革命将立足陕北,开始它波澜壮阔的历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