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之后,听到最多的话是,“语文有啥教的啊,看你还天天备课,有啥意义”,这话大多来自其他科目的同行;“语文没啥教的,学·生好与不好,跟咱们语文老师没啥关系”,这话大多来自我们语文老师的自我解嘲。每每听到此种论调,总要反驳一番,或是心中难过一会儿。语文果真无用吗?每个人用十几年学语文没有任何意义吗?我的生命追求都倾注在语文教学研究上,这没有任何意义吗?
许多人觉得语文的教是无用的。当我行色匆匆急着去上课,当我默默无语伏案备课时,当我纠结如何给学生呈现真正的语文课堂时,我总能看到有的朋友迷惑的眼神,“语文有啥讲的,你上班十来年了,还不是讲课全凭一张嘴。”语文课堂想凑合很容易,但是这世间,又有几个老师是愿意凑合的呢?
小学语文也许是语文老师地位最高的时候,因为你不教,孩子就不认识字、不懂得文章,考试就不能拿高分。高中语文却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你不能说一个高中生不识字、看不懂文,你每天殚精竭虑,你每天孜孜不倦,你认真剖析一篇文章,也许会被许多人否定其意义,因为许多时候,高中语文不是直接考察课本内容,你学的不是你考的,这是一个看分的时代,不是人人都能把眼光放长远。那老师教的意义在哪里呢?
从小学的基本字词以及基础的阅读能力,到高中的思维训练,语文是一个长期有序的学习过程。字词的积淀、口语的训练、三观的成熟建立、思维的逻辑训练,甚至对幸福的终极思考,这些都与语文的教学息息相关,更与每个人的一生紧密相连。语文是一门让人能说能写能表达能与人良性沟通的学问,语文更是一门有关生命的学问,是让人能够诗意地栖居在这世上的学问。
许多人觉得语文的学是无用的。内容广博而琐碎,提分慢而不明显,于是语文经常担着诸科之首的名分,却时时卑微地为其他科目让路。语文作业不急着写,因为语文老师一般比较温和,考前语文不用复习,政史地背诵来分快,理化生提分有效果。仿佛,只有语文,学与不学都是一样的。
曾经,我也为此很头疼。我该如何证明,语文才是学生们不离不弃的守候者,只用每天投入一点点时间,只用感情上投入适当的重视度,语文成绩势必在高考之时给孩子们最大的惊喜。上年,我改变策略,调整心态,不再为理科生的重理轻文而牢骚,而是要用成绩证明温儒敏先生的观点,语文将拉开高考成绩的差距。我用了两个月从作文上入手,让学生们的成绩普遍有一些提升,他们终于明白语文的重要性,仅高考作文就能拉开三十分的差距。所以改变学生的观点,还是要用成绩说话,语文不是学而无用,反而是我们每一位学生高考的护身符。
许多人觉得语文无用,语文再也不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时代了,曾经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对人们的影响深重,更多人觉得“百无一用是书生”,因为语文造不了飞机大炮,赢不来权利赚不来金钱,它给人的印象大多是,擅长语文者,只会站在精神领域无病呻吟,果真如此吗?
不!当然不。
庄子曾经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巴金曾经告诉我们“文学的目的是让人变得更好”,蔡元培先生更是从理论角度论述,人要有“现象世界的教育”,更要有“世界观世界的”教育,人不仅需要吃穿用度以及对金钱的追求,人更需要精神的充实,亦需要拥有追求幸福感知幸福的能力,功利性的存在与幸福并不时时对应。
回归传统、唤起信仰,在人生路途中感知到生而为人的幸福,语文教学功不可没,语文课堂给予学生们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更给了孩子们感知温暖、收获幸福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