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大龄剩女的心路自述。
并没有很长的故事,只是一些破碎的记忆,从往事里逆风拾来。
朋友介绍的对象,那时还没有微信,是古早的QQ时代。两个人聊语音,男孩初入社会,我考研成功继续在学校煎熬。他隔着遥远的距离问我,“为什么现在的女孩找对象都要先问车子房子?”我坐在宿舍的破木椅子上,一本正经的回答,“因为本来就没有感情基础,当然只能看重物质啊,而且城市生活压力大,很正常啊”。
男生没有联系我第二次,两个人便再也没有了下文。
其实我还蛮喜欢他的。
之后有些追悔,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既损了我的自尊,也伤了别人的真心。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豪情万丈,即使犯了错误,也以为可以从头再来。这是一个重大的误区,其实没有什么可以从头再来,说错的话,做错的事,岁月都在悄悄的计算,等待你在未来偿还。种种小事日积月累,少时不觉,待到身陷困境,回首前尘,才知道现在的结局早已在往事中悄悄埋下了伏笔。
于我来说,那一句错话的代价便是错过一桩可能美好的姻缘。
而在我不曾注意的时候,必然是犯了更多的错误,才导致我一步步变成一个大龄剩女。
这也是我现在所面对的困境。
毕业之后,我回了家乡省会,三餐有寄,而灵魂逐渐枯萎。在这座城市里,人和人的关系有时很近,有时很远,远到你请假一个礼拜没有人会问你去了哪里,近时又会询问你的生辰八字,祖籍何方,有无本地车房亲戚男友。
当然,让我头疼的是后者。
单位性质所限,颇有一些五十多岁,接近退休的阿姨们。出于对自己工作女性的定位,她们对广场舞还有一些敌意,却认为拉郎配更有益身心。此种背景之下,我这个大龄女青年,不可避免的成为她们的活动目标。
工作的第一年,大部分周末都奔波在各个推托不掉的相亲对象中间,用朋友的话总结,不是在相亲,就是在去相亲的路上。如果能够像古代皇帝批那些无可无不可的折子一样,红笔注上“已阅”,这一年我虽颗粒无收,却也可谓是“阅”男无数。
只是,我这种消极不合作的态度也拉低了阿姨们的战果,她们无奈之下只好放弃我这根坏苗,转而去寻找真正的好秧子,但是,一腔心血付诸东流,阿姨们总是有些心志不舒,免不得要念叨一二,因此我“条件一般,要求挺高”的美名也不可避免地传扬开来。
这也没有什么,我其实很看得开的。阿姨们虽偶尔怀着打发时间、开拓人脉之类的小小心肠,但总还是好心居多。而我既辜负了这些好心,又没有能够妥善的表达自己的感激和歉意,对比姨们花费的种种心血,此种结果实在再理所当然不过。
但是也有看不开的时候。
比如看到阿姨们拿着从面相上看与她们平辈的照片还要给我详细介绍他们的房子地段车子型号时,比如我问多大了她们说“哎哟大点会疼人才四十不算大”,又比如指着秃顶男人解释“哎呦不是秃顶就是头发少点,你不是要小的吗看这个多年轻”,末了还要加一句“家里有钱”的时候。
每当这时候,我内心已经OS“去你××去你××去你××”,一边还要面带笑容一根根按下脑门上蹦出的青筋,我发现自己还是挺看不开的。
我其实很想放出心里面躁动的神兽,让他们踩死这群放肆的大妈。
但是我不能。
人生的大半痛苦就源自这里,你想做的事忍着不能做,不想做的有人拿鞭子抽着你做。你咬别人张不开嘴,别人咬你满身都是嘴。
——真是忍得百般辛苦。
诸如此类,由于我这种自命清高不合作的态度和天然的死宅属性,我至今仍是一名大龄剩女。
大龄剩女什么最多呢?别人独身时可能依然活得花样翻新,但对一个死宅来说,我觉得是时间。
平生以来,我第一次脱离了宿舍合住,吵吵闹闹的生活,终于有时间可以走进自己的内心,仔仔细细端详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沿着记忆的河流一路趟过去,我又回到当初发表“爱情物质论”的那刻,似乎有时钟的钝摆重重的敲在心头。
“为什么现在的女孩找对象都要先问车子房子?”
“因为本来就没有感情基础,当然只能看重物质啊,而且城市生活压力大,很正常啊”。
很正常吗?
不是的,当然不是——我在心里千千万万遍否认。
只有有了感情基础,才会对你的物质条件起意。若你与我喜欢的相差天地之远,纵使身价千万,也不过是一个有钱的陌生人。
五年之后,回看愚蠢骄狂的青春岁月,这一句否认如同一个巴掌抽在自己的脸上,为自己的肤浅自得和信口开河。
如果能够对当年的自己说一句话,我想说:你并没有那么世故,所以不要表现的那么世故。
如果有看到这篇文章的姑娘,我也希望说一句,不要因嘴上的世故毁伤别人的真心,你不知道将会错过什么。
未必只是姻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