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游心,承物游心,虚己游世。在行走中,照见自己,打开自己,善养自己,活出自己。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将读书读人与读,天地打成一片,莫过于游学,所谓游学到底怎么游怎么学,游学就是由心于天地往来于天地往来就属于自己的生命往来,古人讲可游可观可居,观的是什么?观的是气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看到自己的心源和天地是一个东西,我们本来就有,所以视听八达之外,要游行天地之间,这就是游学的本意,游学是饱满的有,可以让生命有厚度,人一定要飞翔,要身疼要损多于抛弃自己的缺点和补自己的不足,这是天之道,游学就是刑天之道,把格局打开读无字天书,所谓的人文弃物也就懂了,不需要靠什么专家,什么专业知识,要相信自己,跟自己的本心学。
“游学就是游心,与天地往来,也就是与自己的生命往来。天地就是我们的身体,天心就是我们的心。这个天地、生命就是一本无字天书。比如说眼怎么观世界?观的是什么?
观的是气象,比如我们游学去壶口瀑布,那种浩大、磅礴、隽永、深情,你的生命情系里面应该这个东西书写”
跟随老师的脚步,尝试打开小我束缚游行,天地之间揽万物之情理,通古今之变异,
太行山,不像泰山木讷,不像黄山精巧,它只是朴素、壮阔、温柔、敦厚,我们从中感悟天地人心,大善大美
“每次去太行山,我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温柔敦厚。
我觉得太行山就像是中国人,被天地之间孕育出来的中国人的人性。它不是俏的,不是俊的,它就是朴素里面的那种壮阔。所以看山游山,是被孕育的过程。所以可游,游的是心。可观,观的是气象。可居,居的是内心。”
壶口瀑布,万马奔腾任嘶吼,千里黄河一壶。,我们从中看见自信光明,天地豪迈,看见中华文明浩浩荡荡,隽永深情。
“天地造化,有太多的师傅和朋友,都是我的情人。每次去看湖口瀑布,就回到情人身边了。我要坐一会儿,听涛声。古人为什么要听涛声悟书道呢?那就是磅礴之气,内动是里面的。龙跃天门,虎卧凤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关键。
游学,就是看到自己的心,这个心能不能活出来?”
五台山一户一牖,一柱一梁,内气充盈和谐,静定堂汉气度,悠然在文化重建中可期,美不是概念是生命力,我们不阐述,只感受,无论我们长到多大,走的多远,永远是上天的孩子,上天之载,无声无臭,我们信步回家。
“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是唐代建筑,感受建筑最重要的是感受那个时代人的心性,古建筑就是活生生的人。南禅寺和佛光寺,整个建筑是洋溢的充满天地之正气。明清建筑内气就收,心量就不大。我们从元朝以后就是内靠的,跟世界对。我们今天的文化也是跟世界对立的紧张。
平遥双林寺的彩绘是宋代的,非常高明,世界第一。
但宋代相对于汉代就是一般的,虽然风情万种,内在里面很美妙,但是诗性弱了。
好东西看了,差的就不要看。
损多余,抛弃自己的缺点和补足自己的不足,这是天之道。
这里就谈到游学的核心问题了,游学就是行天之道,把格局打开读,无字天书,所谓的人文器物也就懂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