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决定调整生活模式,不再一醒过来就开始文章日更,而是听了神经内科医生的教诲——即便早醒,也要在黑暗中静静躺着,尽量让自己睡下去。我和这位医生的交往已经有好几年了,从2018年到现在,大概有四五年了吧?一直睡眠不太好,身心饱受困扰,都是这位医生给做的治疗。医生是名好医生,和病人说话时态度温和淡定,语言传递着一种信心,病人从他的话语中总能得到支持和安慰,这也是我愿意接受他治疗的原因。
四五年时间里面,总体治疗是有效果的,但失眠症状起起伏伏,好的时候起色明显,差的时候早醒现象接踵而来。最近早醒现象又比较严重了,我找到这名医生,他给我开了一些药方,并告诉我即便半夜中醒来,也要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继续睡。今天我按照他的医嘱去做,没多久又迷迷糊糊睡着了,虽然只是浅睡眠状态,但总比两眼一直瞪着到天亮强很多。以前上午总会困得不行,今天也好了一点。
倘若不早早日更文章的话,接下来一天的时间我都会隐约感到压力。为什么这样说呢?今年元旦我立下一个flag——2022年要养成几个好的习惯,庶几对抗生活的不确定性。而“每天日更文章,澄澈自己思维”是我很想养成的好习惯之一。截止到目前,除了极少的几天之外,我做到了文章日更。我也慢慢觉得:这个好习惯就快要养成了,每天不做这件事情,心里面会空落落的,好像缺少了一块,并且感受到一种无形压力的逼迫。如果每天一醒来就完成文章日更任务,我的心会轻松很多。随着文章的完成,在这一天里,我又肯定了自己一次。
写一篇文章大概要一个小时左右。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每天早醒之后雷打不动做两件事情——做学习强国题目和日更写作。两项任务完成后天也差不多亮了,然后开始洗漱出门散步、到菜场买菜、回家准备中午要炒的菜、吃早饭、上班……这样的日子一天天过去,看上去也没什么特别。然而这样做,是不是对人精力的消耗呢?当时没有想这么多。诚如我的那名熟人医生所言,一个人科学合理的睡眠长度6~8个小时,早醒会让人减少几个小时睡眠,人体精力无法得到补充,长此以往消耗甚大。早醒之后为何不能继续躺着呢?躺着躺着有可能又继续睡着了,虽然无法完成任务,但可能自己的精力会补充一些。
所以从今天起我决定,如果早醒了的话(我把夜里4:00之前醒定为早醒),那我谨听医嘱继续一动不动躺着睡,总还能够再睡上一会儿(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只要有这个心思,还是能够小睡的);如果醒来是晚上4:00以后,也不算醒的太早,就把这两件事给做了,顺便跟早上起来散步衔接起来,也算是一举数得的事情。关于日更写作的事情,可以于每天的任何一个时间段,集中一个小时左右予以完成。日更写作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呢?是磨练自己的大脑,让自己的头脑思维更加清晰,能够更清楚地看清这个世界上的事情。但首要的前提是身体精力要好,否则的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今天早上五点多钟就起床了,到北湖公园的时候,还不到六点钟,然而公园里面人已经很多了,跑步散步的人都有。一个中年男人快步从我身边经过,手上拿着一个手机,手机里播放的是孟庭苇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引起了我的回忆。那是我刚参加工作不久最喜欢的一个女歌手,她所有的磁带我都买了。记得那时候每天上完晚班,都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回到自己租住的小屋里面,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录放机(这个录放机花了我刚参加工作时一个半月的工资),听上一个小时孟庭苇的流行歌曲,再慢慢地沉睡梦乡。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还是原来的我么?我不是原来的我么?一切都好像是,一切都好像不是。那时候的我,青春、阳光、健康、纯洁,秉承着职业的荣誉和心头的正义,对未来充满瑰丽而美好的想象,一条阳光大道在眼前铺开,未来的日子看上去无穷无尽。我向往纯洁而美好的爱情,我努力去寻求真挚而可靠的友情,那个时候亲情还没有变味,而我仍是少年。如今的我,天天在失眠的旋涡里挣扎,自我可笑地以是否跨越凌晨4:00为早醒和晚醒的分界线,自作聪明地制定不同的生活起居方式,越活越奇葩了,而这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这一切可能都是因为心变得迷茫了,我要好好的洗一下自己的心,让它重新安定下来。
是这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