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病毒共存,是一种自然常态。流感、乙肝病毒就是很典型的与人共存的病毒。因为基于现有的认知,人类无法清除所有的病毒。从宏观生态平衡的角度,万物相生相克,也决定了大部分病毒要与人长期为伴。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
2、致害性是决定人类对某一病毒容忍度的关键。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代价收益比。与病毒斗争肯定是有代价的,同样要考虑代价收益平衡。对一个超级致命病毒,则保命是首要考虑,人类就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与之斗争。但如果是个慢性病毒,或者致死致残率很低的病毒,就不得不考虑成本,因事制宜应对。比如对付流感和乙肝病毒,就是采取了折中的手段。
3、未来与新冠病毒共存是大概率事件
首先,新冠病毒致害性正在逐步减低。从首次疫情至今,一方面,随着人类对其认知的深入,治疗手段提升,目前重症和死亡率都大大降低。另一方面,随着病毒变异,传播力增强,但毒性减弱。而且作为一种新型病毒,治疗手段日益提升,致害性减低的趋势仍在进行中,未来很可能致害性将进一步降低。
其次,完全控制病毒很难。总体上,要靠医学手段完全清除一种病毒并非易事,尤其是人畜共患的病毒。客观上,目前新冠疫苗和相关药物的研发并没有突破性进展,且国外绝大部分国家都已经放弃了严格的封锁式防疫,在全球化的今天,单凭我们一己之力,要清除病毒难上加难。完全控制病毒的时间表遥遥无期。
最后,封锁抗疫代价太大。我们已经苦苦坚持了2年, 成绩有目共睹,尤其是在疫情初期,极大地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但代价也是巨大的。零星的病例,就足以让全国疲于奔命。如果这样再坚持2年,甚至更长,恐难以为继。
未来,随着医学进步和群体免疫,如果人类科技再进一步,病毒再退一步,两者完全能实现共存。目前,国外已经基本实现了共存。我们仍在坚持,为的是等待一个更合适的退出时机。具体什么时候不好说,但大趋势如此,迟早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