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近代】王国维
阅尽天涯离别苦,
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
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
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
最是人间留不住,
朱颜辞镜花辞树。
鹊踏枝
【南唐】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
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
平林新月人归后。
行遍天涯,看尽人情。
想不到重回故地时,故人已如花飘零。
忆当时与她花下别离,相对无言,只有离愁别绪噎胸间,现在只剩绿窗青天如故,却已非当时风景了。
想在这萤萤孤灯下细诉相思,新人如玉好,旧人无奈向谁边?
早知道这世间美丽的东西都不长久,都难长留,明镜空在,何处得照玉颜,恰似花儿飘落,只余空枝残干,显我孤清。
这首词读来觉得很美,作者是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
有人说他是读词读的最透的人。
王国维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看待中国旧文学,他巧妙化用前人词句阐述了自己的“三重境界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诈也。
《人间词话》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王国维在书中强调“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其实美食家不必是厨师。而王国维除了会品词,也是会写词的,并且在创作中一以贯之的践行了自己的“境界说”。
读过《人间词话》,再翻开《人间词》,会发现这二者之间互相印证。
一句“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总会引发无穷思绪。
容颜易老,百花易残。这是永不过时的命题。
无论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还是“红消香断有谁怜?“抑或是“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每次读到类似的句子,总会有淡淡闲愁涌上心头。
儿女情长,离别愁绪,在文学作品中多至滥觞。
而一首优秀的作品是可以写尽千百人之共同之感情,千百年共有之心绪,所以无论放在何时何地,乃至今朝,依然可以打动人心。
王国维非常喜欢叔本华,对生命有着一种深刻的悲观体认。他将人类共有的愁绪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说光阴易逝、美好凋零,本来就是世间留不住的。
发现人间的苦难,是与因循守旧、知足常乐的人生相对立的境界,是人的觉醒。
他在词中赋予了“境界”以新的内涵,表达了一种哲学境界,更加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
读到这首词的时候,会发现其中一句与南唐冯延巳的这句“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很像。
为了消愁,词人每日在花前痛饮,放任自己酩酊大醉,哪怕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日渐消瘦也不管。
总之就是要喝酒,瘦也阻止不了一只酒鬼的自我养成。
不要嘲笑酒鬼,须知身为南唐宰相,他的愁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家国和黎民。
面对岌岌可危的南唐,他的选择是即使失守也要守。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另一种境界。
词中境界,实在是丰富而深刻。
写词者需胸有丘壑方能写出大格局;同样,读词者需眼光独到方能解出其中真味。
王国维从看似描写儿女私情的词句中,读出做学问的三重境界;从人人都有的愁绪中,提炼出诗词哲学。
也许,在读书的过程中,也存在所谓境界吧。
这境界未必有高低,读书书单也实在无需有鄙视链。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重要的是,在文字中读到的其实是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