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帝都随笔(上篇)

帝都随笔(上篇)

作者: 刀笔小栗 | 来源:发表于2017-03-05 18:17 被阅读18次


    1.北京蓝

    如果用颜色来标记北京,灰色是恰如其分的:传统民居是灰色的,路面是灰色的,天空通常也是灰色的,从上而下都是灰色的。但是,不知道是运气还是巧合,我来北京的前两周,除了一天下雪外,帝都的天空连续保持着惊人的蓝色。站在天桥上,俯视着川流不息的车流,隐隐的感觉如此繁忙的景象与天空中宁静的蓝色有些不协调,有种不真实感。有几天空气是如此清澈,以至于能清晰的看到20余公里外的绵延群山。在晚上,仰望星空,还能看到点点繁星:傍晚的时候,太阳尚未完全西沉,木星就出现在西边的天空。到了夜里,猎户座升上中天,明亮的天狼星在夜空中闪烁。不过,空气太好,对于步行的游人,也会带来一点点烦恼,那就是对地理距离的心理感觉与实际感觉差距巨大。有几次,感觉目的地就在眼前,却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才走到。

    2.街头歌者

    在街头偶遇一个卖唱的艺人,三十左右的长发男子,戴着一副眼镜,习惯性的眯着眼看人。他说,他喜欢唱歌,唱歌能为他带来快乐。平时,他主要靠教授儿童乐器谋生,偶尔会在酒吧驻唱,周末就在街头卖艺,赚点零花钱。如果他的生活真像他所言那样洒脱,真的能把爱好、生活和工作融为一体,那他已经到达了幸福的彼岸,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3.帝王将相的诱惑

    在恭王府,导游神神叨叨的介绍了康熙御笔的福字,有多重含义,说得神乎其神。我不耐烦的想,康熙不也死了吗,大清不是也亡了吗?但是,我们的游客们,来自祖国各地的游客们,就像鲁迅笔下的围观群众,伸长脖子,仿佛有个无形的手提拉着,张着嘴、高举着手机,深怕漏掉康熙御笔的任何细节。

    恭王府,以最后一任主人恭亲王的封号命名,不过,恭王府历史上最著名的主人是和珅。感谢清宫戏的普及,和珅在民众中的知名度已经像北京街头的糖葫芦一样泛滥。游客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着和珅的住所、仓库和花园。难怪有人说,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帝王将相史。在21世纪的今天,民众依然在心目中神话、在精神上膜拜、在欲望上复制帝王将相的权势。权力欲依然在诱惑着民众,大家多么希望有个乾隆式的主人赏识自己,赐予自己权力和财富!这就是天朝普罗大众的三观,这也是中国社会始终徘徊在现代文明边缘的原因之一。

    4.胡同的遗憾

    现在北京的南锣鼓巷已经成为热门旅游景区,在同事的大力推荐下,我特意去南锣鼓巷看了看,感觉很热闹,但也很遗憾。南锣鼓巷颇有点像苏州的平江路和成都的宽窄巷子,过于商业化的开发,让这条巷子失去了北京胡同原有的特色。胡同是北京特色的传统文化标志,老舍、林海音等人笔下的老北京平民生活,就是以一条条胡同为舞台的。但在现代商业文明的冲击下,胡同特色旅游景区,也不得不向现实妥协,开满了各种商铺,才能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难道,不买东西、不买吃食,就不算旅游吗?当然不是。如果把旅游简化成去各地吃吃喝喝,再拍张到此一游的照片,那就把旅游简单化、庸俗化了。旅游是一种磨练精神的过程,是学习知识的过程,是提升品位见识的过程。我心目中的旅游,是与读书同样神圣的事情。有意义的人生,要么在路上,要么在读书。如果一个旅游景点,没能把它应有的内涵展示给游客,那我们如何区分它是一个旅游景点,还是一个商业中心呢?

    5.相遇经典——哈姆莱特

    来北京后,发现总行的边上就是北京喜剧院,下班后只要走上几步就到了。刚来的那周五,正好在演出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莱特》,闲暇之余,我也进去体验了一下莎翁巨著。北京作为文化中心,此类演出常常是嘉宾满座,本场也不例外。观众们大都着装得体,女士们更是打扮的精致典雅,和古典名著颇为相配。莎翁的文采果然出色,台词经典,妙语如珠,再加上演员出色的表演,给人以极美好的艺术享受。一个北京的同事说,既然在北京生活,就应该充分体验这里的文化资源,如果你长期居住在这里,却从来没去过博物馆、没看过戏剧演出,那在这里拼搏生活的意义又何在?我百分之两百的同意她的观点。

    6.爱乐之城——命运不负逐梦人

    又是一个周五晚上,我在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观看了电影“爱乐之城”。爱乐之城是部很好贴标签的电影:青春励志+音乐歌舞。经典的好莱坞歌舞剧在国内上映的不多,我上一次观看好像还是年代久远的“霹雳舞”。爱乐之城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两个在洛杉矶追求梦想的年轻人塞巴斯蒂安和米娅,在互相鼓励下成就了各自的事业,但却没有最终走在一起。

    剧中的一个高潮是米娅在参加一次关键面试时,面试官让她讲一个故事。米娅讲的不是故事,而是内心的独白:为了理想,她愿意一次又一次的跳下塞纳河。逐梦的勇气固然可嘉,爱情的错失更让人唏嘘。片尾,已嫁做人妇的米娅在酒吧中和塞巴斯蒂安不期而遇,感慨万千的塞巴斯蒂安演奏了一段只有她能懂的钢琴曲。在那一瞬间,塞巴斯蒂安脑海中编织出一幅幅与米娅甜蜜幸福生活的场景,……但曲终之刻,也是人散之时,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美好的感情也最终落得个花落水流红,只能成为深埋在记忆中的惆怅。

    7.百老汇电影中心——体验很棒的电影院

    电影爱乐之城是在北京香河园百老汇电影中心观看的。香河园百老汇电影中心的建筑设计很有特色,外观就像两个斗,镶嵌在大片水面之间。电影中心的内部设有大片的图书阅览区域,供观众等待时休闲阅读,这样的布局格调颇有文化气息,在其它城市很难体验到。而且,电影放映也很职业,即使终场时已经接近凌晨1点,电影放映员也坚持放映了全部的片尾字幕,不像有些电影院,正片结束后马上切断了片尾字幕的放映,仿佛认为片尾字幕不是电影一个组成部分一样。

    8.库布里克咖啡书店

    很多地方都有咖啡书店,把休闲餐饮和阅读结合起来作为卖点,但据我观察,都是以餐饮为主,配套的书店仅仅作为点缀的卖点存在。不过,库布里克咖啡书店却实实在在的把书店经营得像书店、餐厅经营得像餐厅。库布里克咖啡书店位于香河园北街的当代MOMA,近邻百老汇电影院,店名也用的是美国著名电影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姓氏。库布里克是大师级的导演,指导过著名的《斯巴达克斯》、《洛丽塔》、《2001:太空漫游》等经典影片。书店面积中等大小,分东、西两个区域。西区是休闲餐饮区,游客可以享用咖啡、点心和茶水。东区是书店,书籍摆放在一个个长方形的盒子里,这些盒子再垒成一排排的书架。粉绿色的书架配合着暖白色的灯光,给人舒心安逸的心理感受,书店还很贴心的为顾客在书架预留了嵌入式的座位,让顾客充分体验被知识包裹的感受。

    9.分享的单车

    北京街头,特别是十字路口,能见到很多绿色的单车,叫ofo。ofo的使用非常简单,先下载一个APP,然后输入单车编号就可以得到一个密码,乘客用这个密码给单车解锁后即可使用,每次只要1块钱。最便捷的是,你随便骑行到哪里,就可以把单车停在哪里,用不着担心找不到固定的停车位,只要记得锁上,而且不放在室内就可以了。

    有了ofo,我在北京的生活变得便捷许多,大大拓宽了出行的覆盖面。相比步行,单车大大节约了体力和时间;相比地铁,单车可以欣赏城市的风景;相比公交,单车能随心所欲的掌握自己的方向和路线。ofo是2016年风投界的宠儿,不过ofo在南方城市恐怕不太适用,因为南方多雨潮湿,对单车的质量和使用频率都会造成麻烦。北京街头还有橙色的mobike,是ofo的主要竞争对手。两者在外观上最大的区别是,mobike的特点是车上有个篮子,更适合大妈买菜:)

    很多城市政府都提供了公用自行车服务,北京也不例外,不过很容易对比看出,市政府的公用自行车基本上没人用。ofo和mobike的盛行再次证明,市场经济永远比指令经济更有效率,更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帝都随笔(上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ae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