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脉交会穴是十二经脉之气与奇经八脉互通交会的八个喻穴,分布在四肢腕、踝关节附近。它们是列缺、后溪、公孙、足临泣、内关、外关、照海、申脉。八脉交会穴是人体“本”部的要穴,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故《医学人门》有“八法者,奇经八穴为要,乃十二经之大会………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之说。
八穴的主治范围比较广泛,不仅主治本经脉循行所过的四肢躯干(包括内脏)、头面五官病变,也主治奇经八脉的有关病变,包括与奇经八脉相应的奇恒之腑病症和奇经八脉所通达的头面、躯干病症。如后溪主治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的督脉病症;
公孙主治胸腹气逆而拘急、气上冲心的冲脉病症。
八脉交会穴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伍应用。为增强疗效,临床常将八穴分为四组,配成四对简易处方。组合的方法是内关配公孙、列缺配照海、后溪配申脉、外关配足临泣。一个上肢穴配一个下肢穴,为上下配穴法的典型代表。阴经两对按五行相生关系配伍,偏治五脏在里之疾;阳经两对按同名经同气相应关系配伍,偏治头面肢体在表之病。
单穴主治范围
(1)公孙:为足太阴脾经络穴,联络足阳明胃经,通冲脉。具有理气健脾、和胃降逆、调畅气机的作用。其主治范围应与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络脉、冲脉的循行和病候以及这些经脉相联系的其他经络、脏腑、组织、器官有联系。可以治疗如脾胃肠及肝胆病、神志病、心肺系病、妇女病、五官病,四肢体表病等。
(2)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联系手少阳三焦经,通阴维脉,具有和血行气,通经止痛,安神定志的作用。其主治范围与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络脉、阴维脉的循行和病候及这些经脉相联系的其他经络、脏腑、组织、器官有关,是治疗心胸病的要穴。可以治疗如心系病、神志病、脾胃肠、肝胆病、肺系病、妇女病、五官病等。
(3)列缺:手太阴肺经络穴,联络手阳明大肠经,通任脉,具有宣通肺气,通调经脉的作用,其主治范围与手太阴肺经、手太阴络脉、手阳明大肠经、任脉循行和病候及与这些经脉相联系的其他经络、脏腑、组织、器官有关。可以治疗如肺系病、神志病、脾胃肠及肝胆病、膀胱肾病证、妇女病、五官病等。
(4)照海:足少阴肾经胎穴,通阴晓脉,具有补肾益精,调畅阴跳的作用,其主治范围应与足少阴肾经、阴晓脉的循行和病候以及这些经脉相联系的其他脏腑、经络、组织、器官有关。可以治疗如肾膀胱病、神志病、五官病、心肺系病证、脾胃肝胆病、妇女病等。
(5)外关:手少阳三焦经络穴,联络手厥阴心包经,通阳维脉。阳维脉系诸阳而主表,其主治范围与三焦经、心包经,手少阳络脉、阳维脉的循行和病候及与这些经脉相联系的其他经络、脏腑、组织、器官有关,可以治疗如四肢体表病、神志病、五官病、脾胃肠病等。
(6)足临泣:足少阳胆经输穴,通带脉,其主治范围与胆经、带脉的循行和病候及这些经脉相联系的其他经络、脏腑、组织、器官有关,可以治疗如四肢体表病、五官病、妇女病、神志病、肾膀胱病、肝胆病等。
(7)后溪:手太阳小肠经输穴,通督脉。其主治范围与手太阳小肠经和督脉的循行病候及与之联系的其他经络、脏腑、组织、器官有关,可以治疗如神志病、四肢体表病、五官病等。
(8)申脉:足太阳膀胱经穴,通阳跷。其主治范围与此二经的循行和病候及与二经相联系的其他经络、脏腑、组织、器官有关,可以治疗如神志病、筋肉病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