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这是一篇读后感,一篇可能不会存在且有点跑偏的读后感。
读后感的前世
2019.2.17,我开始了小打卡来自己督促自己阅读,坚持的还不错,本来计划每天1小时,但时常一读就是3个小时,悄悄告诉你,读书时长可以兑换书币哦⊙∀⊙!
《奇特的一生》这本书是在读完《撒哈拉的故事》后哥哥推荐的,总花了6小时16分钟读完全书。《奇特的一生》?讲述的又是怎样一个“文武双全”的大神?不料,此大神有着一法宝,那就是“时间统计法”。不得不对柳比歇夫佩服的五体投地,我想问问,想效仿此法宝的有几人?对此敬而远之的又有几人?我不敢说效仿,只能说此法宝让我对时间有了重新的认识,对时间有些概念,不仅只是嘴上感叹时间过的太快。
时间就是生命!
在阅读后,自然是有所思考,有所反思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为什么经常觉得时间不够用?流逝的太快?我怎么样可以有效的利用时间?我的目标是什么?我希望获得什么?我还能做什么?我的幸福感从何而来?生活中的小确幸?自我的满足?工作的成就感?自我的提升?今天我暂且不说从脑中蹦跶出的这么多问题我得到了何种答案,我又将如何付诸行动。我来说说我的另一感受,对当下的我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如何读书?
是的,你没有听错,如何读书?为什么从《奇特的一生》会萌生这样的想法?其实在阅读的时候,时常会有Get不到精髓,看到的很多时候是一些浅显的东西,时常总会倒回去再读几遍尝试去理解却也不一定达到期望。分析其中原因:1.思维模式太过简单,不能理解其中深意。 2.各方面知识储备不足,没有构建知识框架 。3.没有形成读书方法,读书只是“读书”。
周末在言几又看了一本教我们如何阅读的书,作者很有意思,他将看书比作物质食粮,用吃饭的态度去读书,怎么好好吃饭就怎么读书。
第一点:“饮食规律”,阅读也是一样,一个成熟的读者应该争取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来读书。
第二点是“营养均衡”,阅读的优势就在于它在各个领域都能高效地为我们传递信息、体验和经验,无论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所以,如果你在生活中摄入的书籍种类越多,如果你将阅读带入自己生命中的领域越多,你才会越来越体会到书籍为自己带来的改变。
第三点是“坚持运动”,阅读也是如此,阅读借助“行动”,让你的外部状态发生改变。我另有一个偏激的观点,阅读本身只是理解作者意图的过程,理解得再透彻,那也并不是你的。而只有通过“输出”,才能真正将书中的思想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来。借助“输出”,让你的内部状态发生改变。
第四点是“享受美味”,阅读也是如此,如果能不执着于“开卷有益”,也追求“开卷有趣”,我觉得在境界上就更上了一个台阶。写了这么多,其实只是想说,阅读井不高于生活,也不低于生活它应该就像吃饭一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用吃饭的态度去读书,让日日都是读书日。
那于我而言,我是如何读书的呢?
首先,我借助小打卡开始“夏夏欧尼读书记”,每天利用下班时间进行阅读,边读边标记,写一点小想法,存在一种“小输出”,而后看完整本书开始尝试写读后感,时间、篇幅或长或短都ok(嘘!悄悄告诉你,是哥哥提醒我写读后感的)。在小打卡带给我的任务意识下逐渐形成了自主阅读意识,并从中获得乐趣,这一点,还是蛮令我开心的,也在一日一日阅读数量的增加和小打卡天数增多下获得成就感。那这些是我已经做到的,重点需要突破的呢?我小小的反思了一下,且听我慢慢道来:首先书籍的选择没有依据自身当前的需求来进行选择,无目的,随性;其次,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读书方法。针对以上问题,我思考了解决方法,并开始付诸行动,行动如下:
1.看完当下《月亮与六便士》后,根据自己需求选择阅读书籍,今日已购买好书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提升思维能力。
2.借助图书、请教学习在一个月内形成自己有效的读书方法。
3.继续坚持自己做的好的。
好啦好啦,由《奇特的一生》的阅读引出的如何“阅读”的自我反思与调整就要告此段落。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读后感的今生
以上1590字。Over!
网友评论